练习一
【案例讨论】———说明真实情况,主动沟通
患者,男性,45岁,因L5~S1椎间盘突出症,在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患者家属(患者儿子)非常生气地找到主管医生询问为啥给他的父亲计错了费,因为计费项目中有输尿管结石取出术的手术费和麻醉费,应该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费用。医生给家属解释,但家属不接受。患者家属和主管医生之间产生了医患冲突。请分析这起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应该怎样避免和处理?
(一)该医患冲突产生的原因:
1.计费人员的失误导致错误
2.主管医生的解释可能不是太清楚
3.患者家属不接受主管医生解释的原因
(二)应该如何避免该冲突
1.主管医生在手术后要及时查看患者的计费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由于患者未出院,病人还未交费,结果还未产生,可以让科室主任或者护士长给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情况并道歉。这样可以得到病人的谅解。
练习二
【角色扮演】———换位思考,掌握沟通技巧
1.目的:促使学生理解医患冲突的原因,掌握处理的技巧。
2.方法:对上述案例,进行角色扮演。首先,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患者和观察者。由“患者”讲述疾病的过程和感受,“医生”在处理冲突中练习学到的技巧,时间15分钟。然后,由观察者和“患者”分别反馈“医生”的工作。最后,再交换角色,分别练习。
练习三
【案例分析】———落实制度,避免差错,主动解释,以情动人
1.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女,58岁,小学教师,中专科学历,汉族,丈夫为离休干部。
2.病史及诊疗经过
患者因“腰痛两周”在某院疼痛科治疗。接诊医师王某某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4-5椎间小关节炎”,给予以椎间小关节注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在静脉输入帕瑞昔布时,患者询问护士是输的什么药时,由于该护士不知道这是一种新型的抗炎镇痛药,她回答可能是抗癌药,结果导致患者浑身乏力,一夜都未睡好觉。
3.患者诉求
患者及家属第二天在主管医生查房时,医患之间发生冲突,患方质问询问她没有患癌症为啥给她输抗癌药,认为是治疗用药错误,并到医务部投诉,要求医院承担医药费,并对用药后出现的毒副作用负责,认为主诊医师工作马虎不负责,还要求精神补偿。
4.纠纷要点
(1)该医患冲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缺陷?
(3)输入帕瑞昔布是否会产生毒副作用?
(4)如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
5.纠纷分析
患者以“腰痛两周”就诊,诊断“腰4~5椎间小关节炎”正确,主诊医生在没有给科室护理人员讲解新型抗炎镇痛药———帕瑞昔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所以护士在没问清楚情况的时候,将抗炎镇痛药误以为抗癌药,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了恐慌,而且患者知道是抗癌药后,一方面以为医生隐瞒病情,自己得了癌症,另一方面以为输错了药,所以非常紧张,医护人员又没有给予及时耐心的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沟通上存在不足。
6.沟通与处理
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仔细,未对新药进行了解,随口就把抗炎镇痛药说成是抗癌药,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导致了医患冲突的发生。造成患者的误解与不信任。患者输入帕瑞昔布后出现的全身无力现象,经过上级医师仔细检查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对此,医院请疼痛治疗专家给予耐心的解释。对其出现的全身无力现象系心理作用的结果,同时针对是不是抗癌药,医院出示了相关的医嘱和对该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为进一步打消患者的怀疑,在患者出院前复查血常规,未见白细胞减少等免疫抑制现象,患者的疑虑终于解除,患者表示满意,于是冲突得到解决。
7.经验教训
(1)在治疗用药时尽可能了解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本案例护理人员的新药知识欠缺,又没有向主治医师了解该新药的作用,仅凭主观判断给病人做了错误的说明,致使患者及家属紧张和误解,加之出现情况后未及时通知主治医生或者上级医生,使病人缺乏信任感,认为她不负责任。
(2)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本案例护理人员缺乏社会心理学知识,对病人流露出的紧张恐惧迹象丝毫没有觉察,不清楚药物作用的时候,应该给患者及其家属说我去问问主管医生再去给他们解释。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感觉后,解释过于简单。应请科主任或者学术权威与他们沟通。
(3)冲突出现后应积极主动沟通,及时处理:当出现冲突时,要分析冲突的原因和患者的诉求,有针对性地耐心解释、积极主动地帮忙查找原因,最好是给病人提供消除疑虑的一些直接证据,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家会诊,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可缓解医患冲突。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也保证了医护人员的正常医疗秩序。该患者通过沟通和解释后,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