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一
【案例讨论】———语气生硬引发患者不满
患者张某,女,35岁,银行职员。“妊娠18周,出现阵发性腹痛”来到某中医院妇产科专家门诊就诊。初步诊疗后,医生建议住院或口服药物保胎治疗。因患者担心西药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进一步询问中医药的治疗措施时,医生表现出不耐烦的状态。在为患者诊脉时认为脉象细弱,患者问:“医生,脉搏弱是孩子的原因,还是我自己的原因?”医生不假思索,冲着患者回答:“当然是你的脉弱,我还能摸出孩子的吗?”患者很是不满,认为医生态度不好,语气生硬,说话难听,直接到门诊办公室投诉这位医生了。
请分析患者投诉医生的原因?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应该掌握哪些技巧?
练习二
【角色扮演】———语气生硬的情景体验
1.目的:使学生掌握医患沟通中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方法:对上述案例,进行角色扮演。首先,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患者、陪诊家属和观察者。由“患者”描述疾病的发病过程和目前的不适症状,医生分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间15分钟。然后,由医生、患者家属、观察者和“患者”分别反馈。最后,再交换角色,分别练习。
练习三
【案例分析】———候诊时间过长引发医患纠纷
1.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吴某,男,37岁,大专学历,汉族,某公司职员。
2.病史及诊疗经过
2013年6月27日,患者因皮肤出现红色皮疹,瘙痒难忍,向公司领导请假,来到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专家门诊就诊。因为病人较多,等了快2个小时了还没到自己的号,就着急地问医生:“大概多长时间能看上病?”医生没有回答,而是在一旁的实习学生(男)大声回答:“要是着急就到别处去看吧。”患者一听,马上火了,“我一大早上就来排号了,凭什么要我到别处看。”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经患者描述,那个男实习学生还把工作服脱了,有打架的意思。患者直接打电话到医德医风办公室投诉该实习学生。
3.患者诉求
患者认为该生态度生硬,缺乏耐心,专业素质较差,不具备行医资质,无权将患者推给其他医生诊治,要求公开道歉,并建议学校和医院给此学生相应的惩罚。
4.纠纷要点
(1)医患沟通过程中是否存在缺陷?
(2)面对患者的提问或质疑,主治医生或实习学生该如何对待?
5.纠纷分析
患者因患有皮肤疾病,忍受瘙痒的痛苦,急切地等待医生的诊治,但是由于患者多,等待时间长,出现了焦躁的情绪。对于患者的提问“等多长时间能看上病”,这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询问,医生或实习学生应该站在患者的立场,对患者给予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大致估算一下还要等多长时间,缓解患者因疾病或长时间等待带来的焦躁或不安,维持良好的就医秩序,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纠纷产生后,主治医生应该对该学生进行批评,主动向患者道歉,力求患者的谅解。
6.沟通与处理
由于患者就诊前对所患疾病处于一种紧张、担心甚至是恐惧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因工作原因有焦急的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要热情,对于患者能坚持长时间等待给予支持和鼓励,比如“抱歉,您还需要耐心等半小时”“感谢你的配合”等,患者看到医生不停地在接诊每一位患者,自然就会理解医生的辛苦工作。本来患者就是简单的一个问题,而实习学生以生冷、强硬的语气和不耐烦的表象激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当发生沟通不畅通或是有语言冲突时,更应该冷静,查找自身的原因,尽快化解冲突。
7.经验教训
(1)医患沟通过程中,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注重人文关怀:本案例的医生是医疗经验丰富的专家,多数患者慕名而来,但是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实习学生的语言和态度引起了患者的不满,降低了患者对该医生及医院的信任程度,为今后的诊疗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临床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同一种疾病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因体质特征、心理素质、情感因素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注意恰当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使患者做好应诊前的心理准备。
(2)纠纷出现后应积极主动沟通,及时处理:纠纷产生后,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与解释工作,正确对待医患关系的平等性,不能抱有居高临下、与我无关的态度,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人文关怀,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减少和避免因态度不好、语气生冷、措辞不当等言语表达而引发的医患关系紧张或纠纷。如出现沟通不畅或无效,报请医院的相关部门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