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是医务人员必备素质之一,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恰到好处的运用表达技巧、避免言语性伤害,可以使医患沟通过程融洽和谐,提高患者依从性。
口头表达能力是人们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运用准确、恰当的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语言活动。口头表达的基本要求:
1.清晰
口头表达首先是让别人听清,因此要尽量说得清晰,让人能听得明白、清楚。
2.流畅
口头表达时要尽量流畅,才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如果说话拖泥带水,会让人听起来不知道重点是什么。
3.响亮
说话时一定要声音响亮,要让人听得清楚。
4.简洁
表达要口语化,用词简洁、通俗、易懂,符合当地语言和人们的听觉习惯,与书面语有所区别。(表1)
表1 专业术语口语化
口头表达能力的特点
1.鲜明的目的性
口头表达是在人的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沟通内容和方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沟通目的而进行的,因此口头表达离不开明确的意图、说话的动机。
2.明显的综合性
口头表达是运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以达到交际目的的复合行为,口头表达能力是综合了语言才能和非语言才能,是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度的判断能力和机智缜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知识与能力的集中反映。
3.情感的直接性
言语交流也是思想交流的过程,衡量一个人讲话有没有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不仅在于说话者能否准确、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还在于能否让对方接受并产生共鸣,其关键就在于言语中恰当的真情流露。
4.突出的个体性
每个人说的话都有其个性特征,符合其性别、年龄、身份、地位、职业等,让对方能够根据言语表达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当然,人际交往中,有时会有意识的掩饰真实思想感情与性格特征,这也是一种口语表达的策略。
5.丰富的情趣性
口头表达往往是面对面的,要适应当下场景,营造和谐的氛围,幽默的话语或贴切的情趣可以帮助沟通产生反响与共鸣,拉近医患距离。
6.复杂的多变性
口语交际一般具有临时性,没有时间字斟句酌。如果要想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使交谈气氛融洽,就需要随时留意对方的言谈,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
医务人员的沟通对象多为患者,有较强的专业性。医务人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和患者的口头交谈中,使用恰当的言语,让表达的主题鲜明、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而又不失形象生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