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患沟通的现状与意义
医患沟通的现状与意义
正文

(一)医患沟通的现状

中国传统医学在千百年来的医疗服务中一直秉承“医乃仁术”的思想理念,“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模式体现出“沟通”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西医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硬件建设、诊疗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出现了过于重技术轻人文“以疾病为中心”的发展误区,相伴而来是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冲突与纠纷问题日益凸显。如今,医生与患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患者依赖医生却又处处提防医生,医生与患者之间互相不信任、不理解的比例日益上升,医患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成为当今医学界甚至是全社会的探究热点。钟南山院士曾经指出:“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

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的原因众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不足

尽管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我们的医学教育仍存在只注重疾病的生物方面,而对社会与心理方面关注不够的现状,在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的课程中没有正式教授学生如何有效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2.医务人员对医患沟通的认识不足

患者得病后会有许多的担心和疑虑,如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是否可以彻底治愈、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和多少费用才能痊愈等,患者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才能得到确切的答案。在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医生的主要责任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医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疾病的关注上,往往忽略了病人心理方面的需求,没有体恤到病人及家属的担心、焦虑情绪,让病人及家属缺乏被关注、关爱、尊重的感觉。

3.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技能掌握不足

医患沟通技能作为医务人员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应该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从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交流沟通技巧,学习职业化地处理医患关系。由于医学高等教育中存在着过分强化专业意识和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不足,使得医学生毕业后面对患者及其疾病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时,感到困惑与无助,常常见到临床医师忙碌于诊断、检查、治疗,不能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诉说,不和患者协商检查治疗方案,不能很好地告知治疗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等。

4.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原因

由于病情的困扰影响了患者的沟通能力,或者患者面对医生时感到恐惧,或对所患病症感到焦虑、不好意思等都会增加医患沟通的困难。

(二)医患沟通的意义

1.在医疗服务中的意义

(1)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的正确与否。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国内外大量临床事实证明: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服务的有效和高质量,必须建立在良好医患沟通的基础上。

(2)有利于维护患者的权利,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要求享受自身的权利和做人的尊严,对疾病的认知权和自主决定权等是患者的重要权利,知情同意的过程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才能完成。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医务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患者由于缺少医学知识,主要是在医务人员的安排下接受治疗,解除自身的病痛,所以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3)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的需要,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心愿。患者为了身体的健康而寻求医疗帮助,来到陌生的医疗机构里面,需要了解许多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内心有恐惧、担心、不安等情绪,如果医患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沟通,误解和纠纷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医务人员凭借沟通可以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妥善解决医患矛盾:

在医疗纠纷中,许多不是医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而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如果把即将进行的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等信息,在实施医疗行为以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正确的医疗信息后,再作出关系到治疗成效和回避风险的医疗决定,就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务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就会导致医疗纠纷。但是由于医疗过程中风险和种种不确定因素,医患矛盾很难避免,加强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又是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手段,释疑解惑,使患者忧虑的情绪得以宣泄,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医患沟通以公平、尊重、互利的原则和方式,可以调解纠纷,妥善解决矛盾,避免矛盾加剧,使患者免受纠纷之扰,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2.医患沟通的社会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医疗目的:

优质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在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等,有利于医患双方建立信任,携手战胜病魔,最终达到医疗目的的良好实现。“医乃仁术”,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务人员的职能不仅仅是单纯的治病,还包括了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仅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焦虑和痛苦,而且体现“仁术”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医学发展:

患者求医问药,医者治病救人,医患双方共同携手战胜病魔,这是千百年来医学发展的轨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从而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支持,诚意配合,医患共同携手战胜疾病,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上一篇:医患沟通的概念 下一篇:医患沟通的宗旨与理念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