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急症沟通中的医患策略
急症沟通中的医患策略
正文

急诊多以急危重症为主,患者或是症状严重,或是濒临死亡,家属心急如焚,情绪可想而知。这种情况要求急诊医生不光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抢救技术,更要具有人文关怀,能够很好地与患方沟通,缓解患方焦虑的情绪,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时机和沟通技巧。沟通不到位,即使医生全力施救,家属对此也可能难以理解,特别是未达到患方预期或结局不佳、花费巨大的时候最易引发医疗纠纷。

案例:

某广东籍50余岁男性患者至某三甲医院急诊就诊。

患者:“大夫,我这两天刚来北京,有些水土不服,今天觉得有恶心,胃胀,特别难受。

我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看病、买药都麻烦,您就给我开点儿保和丸吧。”(患者看来很沮丧,心情很糟糕)

医生:“您恶心、胃胀多久了?”

患者:“也就1、2个小时,越来越难受。”

……(随着医生问病史,患者开始焦虑)

医生:“我们看看什么问题再开药吧?先来做个心电图,再抽血做几个检查。”

患者:“我就是水土不服,还做什么心电图?你们欺负外地人,就是骗钱。”(患者已经从焦虑变成几近愤怒)

医生:“现在心脏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我们医院四十岁以上的人常规做个心电图,您不交钱我也要给您做一个除外心肌梗死。肚子疼不要命,心梗可是要人命的。”

患者:“别吓唬人了,我这是胃不舒服,离心脏远着呢。”(患者尽管“嘴硬”,心里多少有些接受了)

医生:“就算您帮我,躺下做个心电图吧。”

患者还是听医生的话躺下了,医生接好心电图的电极,刚做心电图,竟然显示室颤(一种恶性心率失常,相当于心脏停跳,会导致死亡),再叫患者名字,患者已经意识丧失。医生立即呼叫对面抢救室的护士,数秒钟除颤仪就位。医生就地对患者进行了除颤,患者恢复了正常心律,意识随之恢复。患者第一时间被转移到抢救室,这时候他的心电图显示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医院给患者进行了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当然事情也可以是另一种发展过程:

医生:“我们看看什么问题再开药吧?先来做个心电图,再抽血做几个检查。”

患者:“我就是水土不服,还做什么心电图?你们欺负外地人,就是骗钱。”

医生:“说话客气点,就是当地人该做也得做。肚子疼不要命,心脏病可是要人命的。”

患者:“别吓唬人了,我这是胃不舒服,离心脏远着呢。”

医生:“你要是不相信我,签个字,一切后果自负。保和丸没有,水土不服的药我不会开,我就给你开点助消化的药。”

患者:“行,签就签,你就开药吧,一切后果我自己承担。”

如果真是这样,后果可想而知。可见良好的沟通也是医疗安全的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作为急诊医生,难以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境,下面就常见困境和沟通方法做一说明。

1.遇到需要抉择的问题时 如,有创抢救签字、大型检查或花费较高等,家属说“我们听医生的”。

沟通方法:

再次告知利弊,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利弊分析,交流中使用“如果这是我的家属,我会……”,可以举出自身的例子作为佐证,有利于取得有导向性的结果。避免使用“您就这么决定”、“您就听我的”等具有指示性的语言。

2.患者及家属不能理解疾病的危险性及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 如,心梗需要急诊介入治疗、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等。

沟通方法:

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利用比喻的方法协助患者及家属理解病情。比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说:“心脏好比发动机,冠脉血管好比输油管道,血管好比自来水管,时间久了里面会生锈,血管用的时间长了,里面会有类似铁锈一样的东西,这东西掉了下来,就会堵住管道。管道堵塞了,油又送不到,心脏就无法工作了。心肌细胞就像地里的庄稼苗,如果苗因缺水变黄了,及时浇上水,就活了;如果苗都死了,再浇水、施肥还有什么用呢?”

“您家的患者目前情况非常不好,生命体征有不稳定的表现。但是目前他的病因还没有明确,所以治疗上我们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恐怕难以让他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在为了明确病因,我们需要您合作一起带着患者去做一个××检查,转运的过程中我们会全程陪护,但是患者病情重,转运和检查的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病情的变化,出现……,危及生命。利弊各半,所以要先跟您商量好,检查对患者可能是必要而且有益处的,但是风险也是非常大的,不检查可能难以明确病因,无法达到及时治疗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请您跟您的家人商量好,尽快给我们一个决定。”

向家属列出可能的不良后果,尤其是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及给患者造成的长期痛苦。再次清楚地列出利弊,重复家属及患者的决定,并得到他们的确认。

3.过度纠结于检查及治疗的副作用,而忽视其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如,哮喘急性发作拒绝使用静脉激素,急性心梗拒绝接受支架植入,血糖严重升高拒绝应用胰岛素。

沟通方法: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应用检查、药物及治疗的原因及必要性,谈话中应该表明利大于弊,介绍副作用的发生率,有无预防、检测及治疗措施,消除患者后顾之忧。

4.家属很多,互相推诿,无人做主或都要做主,意见不一。

沟通方法:

通过与个别家属谈病情尽量了解家庭人员组成及成员间的关系、矛盾。找到直系亲属或能够做主的家属,尽量向能够沟通的家属交代病情。如果家属间意见分歧较大,尽量避免逐一交代病情,应该尽早将所有有决定权的家属聚在一起交代病情,避免反复交代。可以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有导向性的交代,在交代的同时,尽量多地观察患者情况,取得家属的信任。最后告诉家属,目前情况紧急,需要家属配合尽快给出决定,否则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效果,危及生命。

5.提出有悖于治疗或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要求 如,家属拒绝为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插管,但同时又要求为其使用镇静药。

沟通方法:

再次向家属告知病情,并告知家属所要求的治疗方案存在的风险。如果家属坚持应用这样的药物,那么就必须先行同意插管,将矛盾问题交给家属,让其做出选择。在其两难之际提出有导向性的建议,这样家属更容易接受。

6.患者或家属过度紧张焦虑,反复询问、要求检查 如,短时间内不停地提出同一主诉,反复要求做心电图、测血压,家属反复询问病情及预后等。

沟通方法:

适当增加巡视患者的次数,争取在患者找医生之前先到他的床旁。同理,在家属找之前先找家属交代,掌握主动权。告知患者反复坚持的不利性,如增加患者反复起床活动的次数,不利于症状控制,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反复量血压可能造成局部皮下出血等。对于患者短时间内反复提出同一主诉,一定要给予共情关注,解释症状不会在短时间内好转,已经给予了治疗,症状会逐步缓解,过度紧张可能造成症状持续或加重。

医患关系非常敏感,小小的误解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因此在急诊医疗过程中对某些方面须特别注意。

7.沟通注意事项

(1) 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对患者所患疾病、目前状况及可能的转归有全面的了解和预判。

(2)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要有眼神交流,不要躲闪,要有亲和的态度,不要表现出不耐烦。肢体语言和情绪反应所起的作用要胜过沟通的内容本身。

(3) 关于病情的交代语气要坚定,但不要过于武断及绝对,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4) 不要制造过长的冷场,在书写交代事项时可以向家属询问一些患者日常的情况,这样可以掌握谈话的主动权,了解家属的想法,避免家属出难题。

(5) 表达共情,以体现出对患者痛苦、家属焦急、经济压力的理解。

(6) 向家属及患者适当解释对患者疾病的逻辑思考、要做的检查及治疗。以此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7) 要有多种策略准备,注意协作,不要让一个医生一条路走到黑,看到僵持局面,需要有其他医生出面,从另外的策略出发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要主动出现,不要等着患者或家属要求找上级医生或院级领导。

(8) 正如古人所说,隔行如隔山。在医生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专业知识,对于患者来说也可能如同天方夜谭。如何让患者理解病情,各专业的医生纷纷用实践经验说话,采用比喻的方式一一巧妙化解。可以发现,善用比喻确实使医患沟通变得顺利。不要用“您别再问了”、“说了您也不懂”、“您就照我说的做就行了”之类的语言。

(9) 多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可以适当地帮他们分析利弊,通过与他们交流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意图。

(10) 要善于疏导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做到不卑不亢、不急不缓,不能患方急,医生更急。医生们的和颜悦色,引导患者和家属虚心询问,让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再艰难。

总之,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坚实的医疗技术是基础,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保障。医患之间医疗信息的不对等,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处于弱势,因此医方理所当然地需要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医生只有加强自身的职业和人文修养,才能有能力主导整个诊疗过程,从而取得最佳的结果。医患之间相互理解、信任、支持,才是真正的和谐。

上一篇:门诊沟通中的医患策略 下一篇:病房沟通中的医患策略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