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09年某日,5个月大的“徐宝宝”被双亲送至某儿童医院。医院初步诊断病症为眼眶蜂窝织炎。住院后至4日凌晨,患儿病情迅速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徐宝宝”亲属在网络上发帖,称值班医务人员当晚打网络游戏而疏于治疗,对患儿母亲下跪哀求抢救态度冷漠。后来,该医院对此做出反应,否定了“医务人员打游戏”和“家属下跪”等事实。对于患儿的死亡原因,该医院的初步分析为眼眶蜂窝织炎,重度感染,海绵窦血栓。
该市卫生局对诊疗情况的调查结果称:“急诊接诊医师、管床医师诊断明确,治疗措施符合规范;患儿生命垂危时多科参与的联合抢救措施符合规范”。
此后,医院方面的自行调查结果被网民质疑。涉及本案例的持续跟帖超过65页,有3000多位网民跟帖留言。
后该市市政府及卫生局宣布,成立第三方调查组对此事进行重新调查。12日中午,包括媒体记者、网民代表等在内的14人组成的调查组成立。调查组分头问讯了医患双方当事人共33人次,并调阅了相关录像资料,检查了值班医务人员使用的计算机等,形成了最终调查结果。当事医务人员在QQ上玩了两盘游戏,每盘持续约半个小时,正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段中,他没有理睬婴儿家属要求查看病情的请求。
案例分析:在此案例中,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存在三点不足。
1.对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冷淡。患儿身患重病,家属万分焦急,可是医务人员却闲若无事地在QQ上玩了一个多小时游戏,无疑使患者家属的心情雪上加霜。
2.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未对患儿机体状态进行充分的综合评估,未科学预测推断疾病转归及预后。
3.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意识,未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没有向患儿家属进行治疗方案、疾病转归的详细沟通,使其对疾病发展有所了解。
针对此案例,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该对患儿家属秉持关爱之心,体贴患者、尽心尽力救治患者。
2.在急诊接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向患儿家属详细交代、告知病情。眼眶内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所有眼眶软组织炎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此病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起病急、转归差,极为凶险,常常可由细菌通过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引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应事先让患儿家属做好思想准备。
3.急诊医师接诊时,应在规范接诊的基础上,就疾病诊疗的有关情况向患儿父母做必要的告知,争取患儿家属对诊疗的理解。必要时,要将沟通的关键内容记录在病历上,请患儿家属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