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患沟通与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与和谐医患关系
正文

【案例】

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到一只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而逃,孙思邈却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医。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中途经此地,那只虎携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看病,医生也应本着仁义之心为它治疗,何况生了病的人;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于为它解除病痛的医生也怀有感恩之心。

孙思邈救虎的故事展示了医患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因而医患双方是利益共同体,是同盟军,理应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可在当下,中国式医患关系已经演变成社会复杂矛盾的“寒暑表”,医患冲突一触即发,和谐医患关系已经变得非常稀缺或者渐行渐远。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尚需时日。所以,现在谈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除了被动等待,医疗机构和医生个人能主动做点什么?医院从文化建设和制度层面该如何着手?医生个人如何提升自身人文修养、掌握沟通技巧?这些都将是每位临床医生或医院管理者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一、医患关系的内涵

(一)医患关系的含义

关系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人们在主动的、动态的交往过程中,在特定的场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具体而复杂的“关系”。

医患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的医患关系是医生与患者之间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关系,反映着双方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广义上的医患关系指的是医疗机构的各级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和单位等相关群体之间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从全面改善医患关系的角度,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广义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内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

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与医生诊疗技术和方法无关的医生与患者之间“单纯”的人际关系。确切地说,就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的种种表现而引发的医患关系现象。医患关系非技术方面实际上体现了社会人际关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和诚实,没有这些原则作为基础,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能很好地维系。更何况社会对医生的品格期望是极高的,而且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也是极大的。希波克拉底曾说:“一些病人虽然意识到其病况的险恶,却仅仅由于医生德行的满足而恢复了健康。”所以,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是今天医患关系的主体或者说是主要方面。

2.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

这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围绕诊疗技术性的问题建立的关系。如征求病人对诊疗的意见、讨论治疗的方案等,它是医患关系的组成部分。

医学发展史告诉我们,随着社会建制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建立与发展,医患关系告别了传统意义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个体关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医疗机构和患者群体在共同的医疗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和卫生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受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支配,是社会政治、法律、政策、文化及伦理道德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医患关系的性质(表1)

近年来,不同研究领域内的学者从医患关系的不同关系基础出发,对医患关系的性质加以描述,总结梳理见表1。视角决定态度,表15-1显示出各社会群体对医患关系的性质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正像孙慕义教授所讲,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契约性质、消费倾向、经济伦理和法律内容的特殊的不对称的专业关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表1 医患关系的性质

二、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的异化与重建

(一)医患关系的演变

唐朝名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是千年来我国医学界的金玉良言。《大医精诚》论述了医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精”,即要求医者必须有精湛的医术,要把“至精至微之事”,做到“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上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的天使之命。所以,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生以提供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方式服务于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医患关系相对简单,维持在较为默契并彼此信赖的格局。医患双方是利益共同体,携手战胜疾病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受医疗资源配置与卫生公平性失衡、过度强调经济效益的医疗保健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的局限性、法制不健全、药品流通和采购制度弊端、少数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水平下降、临床医学缺少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不畅及信息不对称、防御性医疗与过度医疗、媒体的舆论监督与负面炒作、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部分患者的自身修养欠缺等的综合影响,医患关系日益演变成社会复杂矛盾的“寒暑表”。医患关系逐渐复杂,医患信任受到严峻挑战,医患冲突日趋严重,医患纠纷此起彼伏,恶性伤医等暴力事件频发。

著名新闻评论员杨禹总结了近年来医疗卫生舆论场上常见的七对矛盾体:一是医改基本方向与进程中的缺陷;二是供给不足与需求增长;三是技术有限性与服务无限性;四是医疗保障制度与经济承受力;五是医疗卫生公益性与待改革的经济体制;六是纠纷处理机制与医患解决纠纷需求;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众知情诉求。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医患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一项关于2013年3月~8月期间我国卫生计生系统热点舆情事件的统计数据显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疾病防控(28.3%),医患关系(16.1%),计划生育(14.2%),医疗改革(9.6%)。

(二)和谐医患关系的特点

1.在医疗活动中团结友爱、包容共生的关系

医患关系和谐与否,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就首先需要医生真正理解患者的身心病痛,同时患者也要正确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对一些疑难杂症,在某种情况下,医生有时也是有心乏术。有些患者缺乏对医疗知识的比较全面了解,而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又很不够,以致使患者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超出了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只有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积极沟通,相互包容,才可能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2.是各种制度构建井然有序且切实遵守的契约关系

医患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契约关系,即医师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国家赋予医师以某种特权(对疾病诊治权和特殊干涉权等)并要求医师以医疗技术为病人提供服务;病人出于信任或与医师充分协商,接受医师的服务。这是由医患之间的医学知识占有以及所处地位、职责不同所决定的。医师具有医学知识,处于主动地位并具有某种特权。这就要求医师恪守职责、钻研技术,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不辜负病人的信任。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方必然向对方作出并遵守必要的承诺,双方还可以在法律认可的范围内进行平等协商,由此构成了契约关系。

3.是医患双方建立的以共同价值观为本的相互合作关系

医患之间要建立以共同价值观为本的相互合作的关系。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增进患者对疾病和医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合作式、共同参与的医患模式。

(三)医患沟通的重要作用

1.医患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

医患沟通是构建医患关系的首要因素,因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医患双方才发生动态的关系,没有基本的沟通或者信息基础,那么关系就无从谈起。我们研究的医患沟通需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行为学和语言学的知识、来探讨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怎样起作用,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以期待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并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2.医患沟通是医生基本的职业技能

2007年,伦敦帝国学院医学系在6年的医学教育课程中的第一年,开设交流课程(communication programme,CP),培养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谈话的理念。不仅培训谈话中医患之间的交流,而且讲授更为广泛的临床交流情景和方法,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在医疗护理队伍之间有效地交流。通过这一课程,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大大地增强整合性的思考,以提高临床技能。由此不难看出,从医学生的培养,到见习医生,再到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沟通是医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和基本素质。

3.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障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搜集来自病人方面的信息,在治疗时,医生要把自己的看法和要求灌输到病人脑子里,让他接受,并照此去做。然而,实际上有相当部分的人是不会百分之百地遵照医嘱行事。很显然,在医生与病人交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由此可见,良好的医患沟通可以减少很多因为医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会和冲突,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很好的医疗服务秩序保障。

4.良好医患沟通是医院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途径

良好的医患沟通在减少医患纠纷的同时可以为医院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进一步提升社会认可度,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和文化价值传承。

上一篇:医疗纠纷中的医患沟通典型案例分析:肾病患者走失案 下一篇:以医院文化推动医患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