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手术患者沟通的典型案例分析:手术前的沟通
手术患者沟通的典型案例分析:手术前的沟通
正文

患者孙××,男性,55岁,农民,自费医疗。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为直肠中分化腺癌。经全科病例讨论,手术指征明确,无手术禁忌,决定限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术中需要使用吻合器才能保留患者的肛门。手术医生术前与患者的儿子、女儿进行谈话,帮助家属对手术方式作出选择。

儿子:请问一下高大夫在吗?

医生:我就是。

儿子:我是孙××的儿子。

医生:请坐,我是你父亲的主管高大夫。先请坐,这位是?

儿子:是我妹妹。

女儿:高大夫,我爸是什么病?

医生:是这样,经过这些天的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简单点儿说就是一个长在离肛门比较近的直肠腔内的恶性肿瘤。

儿子:(站起来握着大夫的手)大夫,大夫,你查清楚没有啊?我爸平时身子可硬朗了!

医生:你先坐下,别激动。其实你父亲虽然得的是癌症,但并不是没法治疗,这次找你,就是要跟你谈谈下一步治疗的问题。你父亲得的肿瘤恶性程度中等,全身其他脏器还没有发现转移,还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我们讨论后决定想给你父亲做直肠癌根治手术。手术的目的:第一,要切除癌肿,恶性肿瘤生长很快,如不及时切除会发生全身转移。第二,你父亲的肿瘤是长在距离肛门很近的直肠里,如不手术,肿瘤会很快堵死肠腔,病人将不能排便,所以应该尽早手术。

儿子:那做手术有没风险啊?

医生:其实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当然我们会尽全力。目前直肠癌的根治手术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手术,就是把直肠、肿瘤、肛门一起切除,在左下腹做一个人工肛门,终身携带粪袋。还有一种手术方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这种手术需要用一种吻合器。这种器械另外需要1万多块钱。

女儿:1万多块钱?我们家一年收入也不过1万多块钱啊!这医院吃人的吗?

儿子:大夫,这1万多块钱我们家拿出来的确有些困难。你看还有别的方法没有啊?刚才你说的那个吻合器是啥东西啊?

医生:吻合器是一个自动的缝合仪器,它可以在直肠腔内进行切割和吻合。你父亲这种类型的直肠癌,长在骶尾骨前面,手术空间非常狭小,无法手工操作。

儿子:现在医学都这么发达了,能不能不用吻合器给我父亲保肛啊?

医生:以前的手术是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手术,低位直肠癌是不能保肛的。正是因为现在医学发展了,出现了吻合器,才使得低位直肠癌的病人有了保肛的机会。

儿子:我还是觉得1万多块钱这个费用太高了。

医生:我也想给你节省费用,但这1万多元的吻合器费用还是值得的,我帮你算笔账吧。你父亲才50多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要是携带粪袋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每天都需要更换肛门袋,这是一个长期的花费。再有,传统手术创伤比较大,住院时间会很长,恢复慢,住院费用也会增加很多,加上护理及你的家属在京的住宿生活费用也是一大笔开销,也耽误你们家属的收入。最主要的是这个保肛手术以后,你父亲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家里人看着也比较舒服,这个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女儿:哥,高大夫说得对,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爸用最好的方法治啊!

儿子:可你看,不是有传统的治疗方法吗?还能省点钱。我也是为咱家好。

女儿:可医生不是说了吗,传统的得让咱爸受罪,自从咱妈走了后,咱爸是一把屎一把尿把咱俩拉扯大,受的罪已经够多了,我不忍心啊。再说,医生不还说传统的也省不了多少钱。你看呢?

儿子:行,这事就听高大夫的吧,就用那个吻合器手术吧。只要能给爸治好,花钱认了。

医生:那好,这个问题就算定下来了。咱们再谈谈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可能出现的意外……

本案例的关注点:

1.对于谈话的双方来说,医生和患者可能是信息量差异最大的一对组合了,如何能把大量的专业信息在短时间内讲解给患者及家属是需要技巧的。在术前谈话总体来说要把握几点:其一是说明诊断,其二是说明治疗的方案并给患方选择的权利,其三是解释每种选择的优缺点,其四是表明医生的倾向。

2.在患者或家属对诊断和治疗方案产生疑问的时候,作为医生应该想到,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患方不具备医学知识、无法接受密集的信息导致的,因此也不必认为患方是在故意引发矛盾,而是应该加以劝慰和安抚。

3.从患者本人和整个家庭利益的角度出发,说明不同治疗方法间的差异,帮助患方作出选择,这是术前谈话的关键环节,是取得患者信任的最佳手段。没有多少患者会自己客观地作出选择,如果没有医生的建议,患者会更加疑惑,不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进行。

上一篇:整形外科患者的沟通 下一篇:手术患者沟通的典型案例分析:急诊手术的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