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沟通有赖于沟通者具备良好的沟通途径和能力。可是,部分患者失去了正常的感知觉功能、表达沟通功能,通过语言或非言语行为与医务人员沟通存在严重障碍,此时,就需要创造性地采取特别的沟通技巧,解决沟通问题。本文讨论目前医学界已经发明的特定情形下,实现有效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
一、适用情形
特殊的沟通技巧主要是针对有沟通缺陷的特定人群。
(一)先天聋哑者
当先天有听力障碍时,由于失去听力并继而失去模仿说话的机会,无法实现语言的社会化。但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部分先天聋人可以习得语言能力。所以在聋人的一生中,失聪是影响其人际沟通的关键因素。
(二)失语症患者
失语症是因为控制人类语言的神经中枢出现病变所致的语言障碍,因不同中枢的病变,将引发不同类型失语症。失语症类型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完全性失语、失读症、失写症等。
失语症患者原用有沟通能力,其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与语言有关的外周感觉和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无恙。所以,失语症不同于智能障碍、意识障碍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其表达、感受、理解等出现问题,自然影响其与医务人员的正常沟通。
(三)因生理限制所致的暂时性失语患者
暂时性失语患者是指其语言功能正常,但因为病情严重失去了表达沟通能力,或者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部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情形,因生理限制导致暂时失去了正常的表达沟通能力等特定患者。此类情形在重症监护病房多见。
(四)其他
以下情况,也需要特殊的过沟通方式。如当医患之间因语言不通,又缺少翻译时;患者因特殊的疾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者;因年老而听力受损者;因环境特殊而无法用语言沟通时。
二、特殊情形沟通技巧
为了解决特殊情形下的医患沟通,目前已经有系列针对性的方法,促进相对有效的沟通,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一)手语沟通
关于聋人的语言教育,其基本模式有两类:一是口语教育,一是手语教育。在聋童的现实教育过程中,往往是将两者结合,通过综合的途径改善其沟通能力,促进听障者之间、听障者与耳聪者之间最大程度上地沟通。
听障者的口语教育是通过佩戴助听器,或用手等触觉感知正常人的发音等形式,训练其像耳聪者一样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听障者的口语能力,提升其沟通与表达能力,但一般不能完全像耳聪者一样有深刻、流畅的沟通。失聪者要一口气发一个单音,时间一长就很累,所以失聪者不爱口语沟通而偏爱手语。除了专门的佩戴助听器的口语教学课堂外,大部份教学以手语教学为主,或采并用法。在失聪者的早期教育阶段,或全聋者都必须依赖手语沟通。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一定的意思或词语。手语是听障者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及其动作的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对那些未能受过口语训练的听障者,手语甚至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手语作为听障者之间的交际工具,是听障人之间能够共同使用、相互理解的交际工具,其基础是失聪者约定俗成的常用表意手势,并经过了研究者和教育者的研究和规定,用一定的规律、构词法则、手势而形成的特殊语言体系。所以手语的含义与内容,与非言语行为不同。
在面对先天聋人患者时,医务人员懂得些简单的手语,便于交流。另一方式是利用专门的手语老师做翻译,以方便医患沟通。
(二)手势语
手势语是指针对特定情形,在特定群体内部,通过专门的约定,利用特定的手势、动作、姿势及其变化,表达特定思想、意义的一种简单动作语言。与失聪者所用的手语不同,手势语只在特定的情形下使用。常见的手势语是特种部队在战斗时使用的手势语、舰船在水面使用的旗语、乐队指挥的指挥手势等。
在医患之间,对暂时性失语的患者,手势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手势语动作简单,患者易掌握和使用,意义明了,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约定。其具体做法时,在患者即将接受特定手术之前,先进行手势语的训练,约定好具体手势语的含义与方式,训练熟悉。当患者接受特定手术后,在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时,就能够利用手势语解决与医务人员就重要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举例而言,当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如果没有进行手势语训练,患者用手指口的自然手势,可以理解为:口渴、有痰、想拔气管插管、嘴唇干等。因含义有歧义,不易为医务人员或家属准确理解。在手势语中,则将不同的需要规定为特定的手势语。如将口渴规定为将示指与拇指对弯成水杯状;有痰规定为用示指指着喉咙并发出两声咳嗽;想拔气管插管规定为用手指着气管插管并做拔出动作;嘴唇干规定为用手指嘴唇。特定的手势语将促进沟通,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于手势语,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编写,形成手册,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训练,并针对特定的患者进行专门的训练,以解决特殊情况下的沟通问题。
(三)语言卡
语言卡的适用情形、使用方法,与手势语类似。两者的区别在于,手势语是将重症患者可能的需要与问题,事先规定好特定的手势语并进行训练熟悉,有需要时使用。语言卡则是针对有文字阅读能力但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事先将其可能的需要与问题,用较大的纸(如A4大小)打印相关的核心词语或句子。当医患的某方有沟通意向时,直接选用相应的语言卡,快速沟通。
语言卡文字的颜色应对比明显、字体应大而清晰,词句应简洁明了。为了便于反复利用,可以进行过塑。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语言卡时,还应考虑患者多种需求的频度和缓急差别,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以适应特别的需要。
(四)语言图片卡
语言图片卡,是在前述的语言卡的背面,印上人体正面和背面轮廓图,医患之间在利用词语表意沟通的同时,还可以用手指图片的特定部位,方便医务人员更准确地了解其特殊的需要与问题所在。语言图片卡的制作和使用注意事项与语言卡相似。
(五)写字板
写字板适应于能够动手写字但暂时不能用口语沟通的患者。其方法简便,准备一块小的白板和专用笔,当患者有沟通需要时,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患者,让患者将其需沟通的内容书写到白板上,实现沟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