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理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理
正文

一、医患沟通

(一)医患沟通的概念

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运用沟通学理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与社会关系,以医学与社会交流现象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型学科。

医患沟通的学科名称反映了当代医学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认识上的飞跃。它把与除了医学以外的全社会的沟通作为自己的职责,希望通过自己的沟通努力,对全社会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良性的影响,从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在沟通作用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医学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与社会各界沟通的态度,凸显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一般认为,人们对某一领域的科学认知达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即意味着一个新学科的创立。医患沟通学科的诞生也是如此。医学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医患沟通显现出了强烈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医患沟通的认知领域是现有其他学科所替代和包容不了的。所以,以医患沟通作为学科名称,使得该学科与以医学为原点的交叉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等)处在了并列的地位,这有利于学科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科的定位与界定,对医患沟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医患沟通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医患沟通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1.医学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医学只有与社会大众交流,才能显现出其科学价值。毫无疑问,医学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医学事业日趋先进,已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理念,这些成果只有为社会大众所掌握,才能形成巨大的社会效益。有美国学者认为,投入上千亿美元,仅能使美国公民平均寿命延长1年,若加强对社会的健康教育,却能使美国公民的平均寿命延长10年之久。

2.社会大众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日益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的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不断显现,这迫切需要医学指导人们学会调整心理状态、改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社会大众患病以后,由于对医学知识的欠缺,亟需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实现“知情”,而医患沟通正是患方知情的重要途径。

3.医学自身的平衡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医患沟通。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仪器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医患关系出现了不可否认的“物化”趋势,医患之间的“失语”状态使医学本身的人性化特征渐趋隐失,医学的发展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衡状态。加强医患沟通正是扭转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失衡”状态的有效途径。简言之,医患沟通是医学走上人性化轨道的必要渠道。

4.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需要医患沟通加以保证。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医患矛盾加剧、医患纠纷频发的背后,有相当部分的原因并非是医学技术服务因素,而是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医患交流的质量缺乏职业水准。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医患信任机制,正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此外,医学的发展趋势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对抗疾病,这将会对医患沟通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医患沟通的对象

(一)社会

在医患沟通的概念范畴内,是以社会为对象的。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页,人民出版社)。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包括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等所有以人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医学为什么要把社会作为自己的沟通对象呢?

首先,这是由医学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医学的社会性是由医学的对象——人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作为现代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学必须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医学必须不断地把自己新的理性思维成果、价值观念和科学实践成果向社会大众进行传播,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认可,从而动员所有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共同实践医学的理念和主张。如此,则不仅医学事业本身从中获益,而且社会大众也会分享到医学发展的丰硕成果。

其次,医学知识和成果为社会大众所分享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医学以人的健康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医学通过各种可能利用的媒体把自己的崭新理念传播给社会大众,经社会大众的不断内化,形成健康信念和实践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从而实现医学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终极价值目标。

再次,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亚健康状态人群,若经过医学的努力,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医学信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可以不断地改善生活环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实现最佳的健康状态。

最后,医学以社会大众作为沟通对象,有助于尚未就医的病人增加对医学事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了解度,在成为患者以后,能够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从而共同努力战胜疾病。例如,当社会成员了解了医学职业的风险性以后,对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案和措施的理解将会大有帮助,对治疗手段的风险的客观性将增加了解,对治疗预后的期望也会定位在一个比较客观的程度。

(二)患者

患者也是社会大众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患者是医学的直接服务对象,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因此,患者是医患沟通的主要对象。

医患关系是医学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的理想模式是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疾病的治疗。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医师与患者的关系,如同一套动作复杂的双人舞。虽然医师是领舞者,但决定舞蹈效果的是舞伴之间的默契、沟通与协调,两个舞伴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沟通学的基本理论 下一篇:医患沟通的学科定位与现状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