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患方的医学与健康教育
(1)需要告诉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
针对科室收治的某类病种或功能障碍的类型,诊疗中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教育,重点讲解该种疾患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康复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现象,并强调患者及其家属主动配合诊疗的重要性。通过这种集体性的沟通,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理解各种诊疗措施的作用,增强对其康复治疗的信心,无形中也化解了各种因理解差异所造成的医患矛盾或纠纷。
(2)需要告诉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
康复科常见疾患有不少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与患者的饮食、生活和运动方式十分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等。告知患者注意适度的饮食,保证饮食的搭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科学的运动锻炼,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同时,一旦出现患病的苗头,不能漠视不理,更不能“病急乱投医”,相信或采用各种“偏方”或“祖传秘方”,而应该向康复工作者咨询,采用科学、健康的康复方案,以便尽早恢复健康。
2.适度告知患方治疗中的风险
康复治疗对象年龄跨度较大,病情变化多样,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对各种治疗风险的告知也要因人而异。最终的目的是既让患者明白治疗中的各种风险,也不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心理负担。
针对未成年人或有明显智力障碍的人群,如脑瘫儿童,指标中容易出现各种跌倒、骨折等风险,要向其父母或监护人充分解释和说明,并注意强化监护和预防。
老年患者,尤其是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较易再次发病,甚至危及生命,康复工作者要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当前的病情状况,将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以及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
当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时,必须时刻注意言语的艺术性,既要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也要“留有余地”,注意说话的分寸,尽量不要使用一些过度肯定的词汇。
3.给予患方治疗方案知情选择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工程技术等。设计的范围比较广,跨度也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向患者详尽地解释和说明患者当前的状况和需要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案,充分告知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得失,在取得患者或直系家属书面知情同意后方可实施相应的治疗。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合理甚至有害的治疗要求,要积极解释和说明,告知相应的风险,并坚决拒绝。
4.引导患者和家属配合治疗
由于康复治疗有时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甚至伴随患者的终身,因此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或参与就显得极其重要了。这就需要我们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要积极早期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患者及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一般来说,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目的与服务态度产生疑问或不满时,大都会先在日常言语或行动中有所体现,如要求更换治疗师等。此时,如果康复治疗人员不能发现或理解其目的,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甚至出现医患纠纷。因此,善于发现这类问题,就可以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避免矛盾升级。
当康复治疗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出现矛盾或沟通困难时,可主动和同事商量,让其代替自己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沟通,了解产生矛盾的原因,并积极想办法化解。当同事出面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应及早向上级主管人员汇报,由上级主管人员安排并出面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便尽快排除矛盾。另外,当康复治疗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有困难时,可考虑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当与患者某位家属沟通有困难时,可与患者家属中知识层面较高者进行沟通,并由其进行调解说服工作。在沟通过程中,要始终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患者尽快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