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有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十几种,如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肝癌最好的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常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辅助诊断、治疗疗效的观察、判断转移或复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标志物信息的沟通中,我们要让患者知道肿瘤标志物对诊断的意义、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对他/她进行某种或某些标志物的检查,并要通过沟通为将来的复查做好铺垫。
2.影像学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和PET等,对于肿瘤的定位、定量与定性诊断,乃至分级与分期上都有重要的价值,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影像学信息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沟通中可以直接向患者说明肿瘤的大小及形态,指出肿瘤的具体位置,与身体相对应的部位和大小。力求浅显易懂、形象生动,以便患者或家属理解。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需要告知已有检查的优点及不足,以及下一步检查的优点及必要性。
3.病理诊断的沟通
肿瘤的诊断方法中,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级别最高,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可以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质,如果确定为恶性肿瘤就要对肿瘤进行分类、分期和命名,进而确定病变侵袭的范围,提示是否存在转移等与预后相关的信息。还为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沟通的重点是告诉患者关于病理诊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病理诊断所包含的信息,如取材的部位、良恶性、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理解诊断,及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下一步检查或治疗。
诊断信息的沟通往往需要多次和反复进行,每次结束交谈时都应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进一步密切的联系,沟通下一步的检查及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