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中医医患沟通案例一
中医医患沟通案例一
正文

(一)患者概要

女性患者,32岁,小学教师,大专文化,汉族,丈夫为工程队负责人,家庭经济富裕。

(二)诊疗概况

患者因咽部阻塞感伴胸闷不适,在某中医院中医消化内科就诊。由于门诊病人较多,候诊约半小时。接诊张某某系住院中医师,经询问病情,患者否认既往有特殊疾病史,虽有咽部阻塞感但饮食无碍,流质吞咽时反倒较硬质困难。胸闷不适遇活动或分散注意力时反而好转。体格检查咽部及心肺未发现阳性体征。该医师诊断考虑中医:癔球(气滞湿阻型),西医:咽部神经官能症。简单说明病情后,给予半夏厚朴汤、越鞠丸口服。其间患者反复询问医生要不要紧,在得到否定答复时,又追问会不会得了早期食道癌?张医师便很不耐烦,一口否决。一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加重,以医生未作任何实验检查便草率处方,不负责造成病情加重为由投诉该院。后经该院安排专家诊治,详问病情,细察苔脉,并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行食道吞钡检查(一),食道拉网查脱落细胞(一),一番耐心细致的解释,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后其顿觉释然,病情随减。

(三)患者心理

1.就诊前心理

作为小学教师,患者有一定文化和医学常识,加上丈夫工作常年在外,缺少关心,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容易引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一旦感觉吞咽障碍便自然联想到食道癌的可能,引起疑虑、恐惧和不安。去医院选择消化科就诊正好与此暗合。此时心理矛盾,既希望医生详细检查明确,又害怕不利的检查结论。

2.就诊时心理

医生草草询问几句,看了看咽部,听了听心肺,连中医传统的望苔切脉都未做便处方用药,与患者挂号、候诊等候的时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虽得到了自己希望的答案,但明显感觉医生不负责任,诊断结论不可靠,因此疑虑恐惧丝毫未减。

3.就诊后心理

由于思想顾虑未解决,注意力过分集中,自我感觉病情加重,疑病心理日益强化,遂由疑生怨,以至于投诉医院。

(四)沟通过程与成效

由于首诊医生处理草率,病人未经全面细致的检查就做出结论,又不注重观察患者的心理表现,对其症状加以耐心解释以消除其疑虑,造成患者不信任、不满意应在情理之中。“心病应用心药医”,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安排了老中医为其诊治,首先取得了患者的信任,通过现代化检查排除食道癌的可能,则可进一步强化良性心理,彻底消除其疑虑。以上措施取得了病人的谅解。

(五)沟通要点和分析

首诊医生的不足是:①专业知识欠缺,没有作全面的检查,仅凭经验作出诊断,使病人缺乏信任感,认为他不负责任。②缺乏社会心理学知识,对病人一再表露出的疑病症倾向丝毫没有觉察。③病情解释简单粗暴。

1.面对患神经官能症特别是有疑病倾向的病人,接诊医师应当通过详细的问诊、全面的体检、必要的现代化检查体现自己服务的细致、经验的丰富,树立自己的权威性,以首先取得病人的信任。

2.在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在交代病情和回答患者对诊断的有关疑问时,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简单明了;语气要干脆果断、不容置疑,表现自己信心十足,可起到良好的暗示和强化作用。

3.由于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引起病人不满投诉,接待部门虚心诚恳地接受,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纠纷的圆满解决。

上一篇:中医医患沟通方略 下一篇:中医医患沟通案例二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