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沟通障碍
医方通过沟通使患方对疾病有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并非易事。我们向患者交代病情的复杂、并发症、肾穿的必要性及一定风险时,常会被患方理解为危言耸听,表面接受并在病历上签字,但实际上不理解。一旦医疗出现不良后果,医生应该在与患者和亲属的经常接触中考察沟通的效果,并反复强化,真正获得信任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患者女性,40岁,高中文化,家庭条件一般。主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二周”入院,入院后发现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建议做肾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病人和家属均顾虑肾活检的风险性,坚决不同意肾穿,同意激素治疗。于是,医生采取了给予经典的激素治疗方法。但患者病情在一周后突然出现恶化,胃肠炎腹泻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立即给予透析治疗,患者又相继出现血尿及咯血,肺感染,心衰等情况。此时,患者亲属表现出极度不理解,围攻指责医生,认为病人是被“治坏了”,要求医方“给说法”。
医务人员顶住重大压力,组织多科室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特点,考虑患者为“急进性肾炎”,在积极抗感染前提下给予适量激素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同时积极与患者亲属进行沟通,耐心地向其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指出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问题,入院时医生已经反复交代,也动员肾活检明确诊断,而病人与亲属拒绝接受,都有医疗文件记录在册。在医护人员全力奋战和积极抢救下,患者病情渐趋好转,维持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液透析治疗。亲属情绪随之平稳,并逐渐认识了患者病情的凶险,对以前的过激行为道歉。
2.因肾穿检查出现并发症导致的沟通障碍
肾穿刺对肾病患者的收益和风险常是并存的,必须提前做好风险防范预案。对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予同情、理解、深切的关注,适时沟通,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尽快处理并发症,将患者的损失降至最小。
患者,女,39岁,主因血尿、蛋白尿入院。患者通过查体发现尿检异常,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肾炎,患者同意接受肾活检。病理回报为局灶增生硬化IgA肾病,已属中度损害,有肾功能不全的趋势。术后,患者出现明显的肉眼血尿,伴有贫血。给予止血药物、制动等措施效果不明显。患者及亲属表示不理解:明明是治病来的,怎么反倒添病了?医护人员加强监护和护理工作,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主治医师每天数次看病人,给予病人和亲属安慰,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后请DSA会诊及时栓塞住出血点,避免了更严重问题的出现。同时,DSA证实,该患者存在肾穿部位的异常血窦是导致这次出血的主要原因。医生向家属详细解释了这个问题。同时,根据肾脏病理报告给予相应治疗,患者获得了尚佳的效果。亲属表示认可医生处理此情况的积极态度,认可我们对出血原因的分析,对整个医疗过程表示满意。几年来一直在我院随诊。
3.因治疗费用引起的沟通障碍
在“看起来都差不多”血液净化治疗中,模式多种多样,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持续性血液净化等,适应证各有不同,费用也不等。必须针对患者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有一位女性患者,45岁,慢性肾衰已透析4年。本次患者因为脑出血入住脑科。患者脑水肿和周身水肿都很严重,而且合并多脏器衰竭。针对患者情况应做持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RRT),但费用昂贵,每次5000元左右。亲属认为“都是排除毒素的,医院为赚钱让我们做贵的”而产生了意见。医务人员耐心解析两种治疗模式的不同:普通透析的风险,首先是病情危重不适于搬动。其次,不同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普通透析方式的短时迅速脱水对她的心脑血管系统影响很大,危重病人不能承受,让其知道利弊与风险。况且患者已经过普通透析4年,在没有必要时,医务人员从未提及CRRT。给出患者三种选择:CRRT,普通透析和姑息治疗,并依次交代可能的后果和收益。后来亲属同意CRRT,经过多科室通力合作,抢救成功,患者出院继续维持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又维持了多年。
4.因用药毒副反应导致的沟通障碍
肾脏是机体中对药物高积聚、高代谢、高排泄的主要器官之一,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某些药物会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明显而出现肾功能衰竭,而肾功能的变化也会引起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加之有的患者过敏体质,药物不良反应更加突出。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应有风险预案。要适时普及科普知识,让患方理解医疗服务并非一般的消费服务,药物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更高层次的沟通,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患者,女性,37岁,务农,家庭条件一般。主因水肿、肾功能不全加重2个月伴发热,全身皮疹4天入院。该患者为入院前2个月突发水肿就诊当地医院,发现血尿、蛋白尿并且血肌酐达到400umol/L,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四天前,患者就诊于医院门诊,根据其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患者服药一天后即出现周身皮疹并伴高热达40℃。病情重,急诊化验血肌酐达700umol/L,接近透析水平,患者随即收入肾科病房。入院后患者少尿,心衰,肾衰达透析水平,电解质紊乱。更棘手的是患者皮疹极其严重,成为致命性剥脱性皮炎,合并严重感染。患者的家属情绪激动,认为大夫“给错药了”、“治坏了”。
医务人员组织多科室会诊,尤其是与皮肤科医生通力合作,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医院对此病人开展特殊护理,为其调借皮科专用设备,精心护理,积极预防剥脱性皮炎继发严重感染。同时积极与患者亲属进行沟通,耐心地向其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指出药物过敏反应是不可预知的,带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劝说亲属以配合抢救病人为第一,如仍对治疗有怀疑,可以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医护人员全力奋战和积极抢救下,患者病情渐趋好转,剥脱性皮炎痊愈,去除加急因素后,肾脏病也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表现为肌酐迅速降低至130umol/l,脱离透析阴影,而且尿蛋白减少。亲属的情绪也随之平稳,由敌对、不信任到理解、合作,感谢。出院两年多仍在医院门诊随诊。
【作业题】
1.实践性作业
在肾科病房见习,与1~2位患者及家属接触,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特点,利用所学的医患沟通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具体的沟通方案及要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并写出体会
2.病案分析
刘某,男,16岁,在校学生,来自农村。
主因颜面部水肿6天入院,既往体健,尿常规:PRO3+,24h尿蛋白定量4.8g,ALB 19g/L,对初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常规下一步应该进行肾脏活检,诊断病理类型,给予相关治疗。但因恐惧风险,家属坚决拒绝肾穿,而病人本人尚未成年,医方必须尊重监护人的意见。通过耐心的说服,家属同意肾穿,而且病理结果是微小病变,激素治疗敏感,效果好。但此时发现新的问题,患者HCV-IgG(+),而且HCV-RNA高度复制,结合他入院时就有轻度肝功异常,考虑他还患有活动性丙型肝炎,即存在激素用药禁忌。医方提出患者应先出院,去传染病医院做病毒转阴治疗,稳定后再考虑激素治疗。此时家属认为是医院推诿病人,会耽搁孩子病情,反复解释无效,家属情绪激动。
该患者微小病变诊断明确,内科处理符合医疗常规,而且患者确实存在药物治疗禁忌,不宜激素治疗,为何患者及家属还提出异议呢?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上是否存在问题?提出异议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如何避免可能的类似纠纷,应该如何加强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