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常见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功能不全,以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病、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等。肾脏病具有发病率高,知晓率低;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病及治疗中的并发症多;多种系统疾病均可累及肾脏等方面的特点。由此,肾脏病患者常具有以下身心特点:
1.抵触
肾病综合征常需要激素治疗,而其最显著的副作用是外观变形,满月脸,水牛背,多处痤疮,令很多年轻患者,特别是少女不能接受。有些患者对于长期用激素可能造成的股骨头坏死非常惧怕,坚决不接受激素治疗。还有一些已进入尿毒症晚期的患者,因为怕透析像吸毒那样会“上瘾”,拒绝透析,往往垂危时才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
2.焦虑
肾脏病病程长,且易反复,患者的情绪往往随病情变化波动。有的患者在激素治疗中出现高血压,高血糖或感染,病情加重。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有出现骨髓抑制、肝功损害或严重感染,都会使患者出现悲戚、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与患者产生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密切相关,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和依从。有研究显示,情绪应激可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病情的变化发展。
3.多疑
慢性肾病的长期性对患者的人格产生影响,出现多疑敏感、被动依赖、自我为中心等种种表现。透析患者往往还会出现人格解体,由于对血液透析的依赖,有的患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支离破碎、不完整的机体;有的患者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已经机器化,成为人工肾的一部分;或者将机器人格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4.抑郁
抑郁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美国对127个透析治疗中心的3478名病人的三年随访调查表明,自杀、主动停止治疗、不遵守医嘱,未执行治疗计划等原因死亡率达4.6%。Collin等也报道,透析患者的自杀率为年龄、性别相同的非透析人群的5~20倍。心理测验发现,透析患者的抑郁症评分与精神病患者相似。
5.主要社会因素
(1)治疗经济负担沉重:
我国血液透析的年均医疗费用约10万元,腹膜透析的年均医疗费用约8万元左右,如果出现肺感染等情况,医疗费用更加昂贵。这对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家庭是天文数字;对能享受医疗保险的患者,也要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况且不同保险的报销比例不尽相同,以至于许多尿毒症患者目前还无法得到及时的透析治疗。
(2)面临种种社会压力:
疾病的痛苦、治疗带来经济负担、病情的反复、迁延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同时,患者要面对社会角色转变,有的被迫离开工作岗位,有的中断了学业,他们渴望回归社会而病情又不允许。此外,患者的家庭生活因此产生了必然的变化,出现了夫妻矛盾、子女问题等。以上种种原因都会对病情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3)总体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国内尿毒症透析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已经达到50%左右,长期的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活动必然产生重要影响,使总体生活质量下降。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等疾病都要求患者饮食控制,有时矫枉过正或病情进展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