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消化科医患沟通: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消化科医患沟通: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正文

1.患者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沟通障碍

患者因为没有专业知识或者一知半解,常常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不良预后认识不足,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恶化则没有思想准备,部分患者及亲属总认为疾病只要治疗了就一定能好,这些很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沟通障碍。

如患者李先生,因突发剧烈腹痛16小时收住入院消化内科,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后24小时相继出现气急、呼吸困难,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抢救治疗,对此情况亲属表示很不理解,认为患者治疗中是否存在缺陷或治疗未及时导致病情进展。此时,经治医师就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相关的治疗方案和可能出现并发症以及如何加强治疗等与患者再次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并强调转入ICU抢救治疗的必要性,亲属得以理解并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意将患者转入ICU治疗,患者病情逐步缓解,20天后好转出院。

2.因内镜检查或治疗出现并发症导致的沟通障碍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检查和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承认,任何检查和治疗有其局限性和出现可能的并发症。患者及亲属尽管了解内镜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但往往对出现的可能并发症认识不足,一旦发生后易产生埋怨情绪,甚至产生医疗纠纷。

如患者张女士,因结肠息肉拟行肠镜下切除术收住入院。入院后经常规检查无相关禁忌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后行此手术。手术顺利,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但术后第三天出现大量鲜血便,医师决定行急诊肠镜下止血治疗。患者对迟发性出血这个并发症认识不足,怀疑经治医师治疗是否有误,甚至产生了指责、埋怨等情绪。此时,经治医师如实告知肠镜下息肉摘除后出现迟发性出血是并发症,有时难以避免,并详细介绍了出现此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急诊肠镜下止血的操作过程、拟采用的治疗方案等内容,与患者及亲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终患者表示理解,接受了经治医师的建议,急诊肠镜下予以止血夹止血,病情很快得以控制,一周后好转出院。

3.因用药毒副反应导致的沟通障碍

内科药物治疗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某一疾病,相关药物在帮助患者控制症状、缓解病情方面具有肯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药物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经治医师没有就这些问题与患者及亲属进行充分沟通,一旦出现药物的毒副反应,患者及亲属就会不理解,认为这是医师用药指证掌握不当或没有事先交代清楚,其相关费用应由医院承担,从而导致医疗纠纷。

如张某某,男性,38岁,间歇性黏液脓血便两年余。两年前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初发、活动期、中度),给予泼尼松龙50mg/d,口服,病情逐步缓解,泼尼松龙逐步减量至20mg/d时,加用美沙拉嗪4g/d,分次口服维持治疗,但黏液脓血便(4~5次/天)再次逐步出现。考虑到患者糖皮质激素初次治疗后,美沙拉嗪维持缓解失败,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予泼尼松龙40mg/d,口服,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每天2mg/kg,口服,患者症状得以逐步控制,体温正常,其后应用硫唑嘌呤每天2mg/kg维持治疗。患者此次因咳嗽、咳痰、发热(39.0℃)10天收住入院,入院后经痰培养、全胸片和胸部CT提示并发克雷伯氏细菌感染,给予抗菌治疗。患者及亲属对出现如此情况表示不理解,认为经治医师治疗有误,原先医师没有告知应用硫唑嘌呤后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要求院方承担相关费用。经治医师当即与患者及亲属进行了充分沟通,应用硫唑嘌呤后并发感染,这是因为硫唑嘌呤可引起骨髓抑制,使外周白细胞数降低,从而易并发感染,现在给予抗生素治疗是必须的,并调阅上一次住院病历,患者及亲属就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可能的毒副反应表示过同意并有相应的沟通签字记录。充分沟通后患者及亲属表示理解,并主动配合经治医师予以相应的治疗,感染得以控制并逐步缓解。

【作业题】

1.实践性作业

在消化科病房见习,与1~2位患者及家属接触,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特点,利用所学的医患沟通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具体的沟通方案及要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并写出体会。

2.病案分析

黄某某,男性,69岁,退休工人,汉族,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患者因一天内呕血1次约200ml、黑便2次约500g急诊收住入院。入院体检:T 37.8℃,P 96次/分,R 18次/分,BP 90/ 60mmHg。患者神志清楚,无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急查血红蛋白7.2g/L,立即予以输血400ml、补液等扩容以及埃索米拉唑静脉滴注抑酸治疗。入院当日下午征得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行急诊内镜检查,内镜下发现胃角处见一个约1.5cm×2.0cm左右的溃疡,其表面附着红色血凝块,经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血凝块没有脱落,给予凝血酶2000U局部喷洒,返回病房,继续予以积极的抑酸、止血治疗。次日上午患者再次呕血400ml、暗红色便500ml,急查BP 70/45mmHg,心率120次/分,立即予以输血等积极抢救,经普外科急会诊,并与家属反复交代手术风险,征得其书面同意后行急诊手术,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溃疡并出血,出血停止。术后3日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提出异议:“入院后一度患者病情稳定,经治医师曾对患者说过诊断已明确,病情较稳定,估计问题不大的,为何再次大出血而进行手术呢?入院后相关治疗包括内镜下处理是否有误呢?”

该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明确,内科处理符合医疗常规,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也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为何患者及家属还提出异议?经治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上是否存在问题?提出异议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如果避免可能的类似纠纷,应该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呢?

上一篇:消化科医患沟通:治疗中的积极沟通 下一篇:肾脏科医患沟通:临床重要沟通问题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