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门诊常见医患沟通案例分析案例二
门诊常见医患沟通案例分析案例二
正文

(一)患者概要

郭某某,女,8岁,小学生。

(二)诊疗概况

患者因“反复咳嗽三个月”来院就诊。患儿近三月来反复咳嗽,阵咳。咳嗽以晨起及夜间较明显,白天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嗽较重时,伴有喘促,不伴有发热等。三个月来,咳嗽较重时曾多次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但咳嗽时轻时重,多次摄胸片仅示两肺纹理增多。既往有类似病史,无哮喘家族史。门诊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好,呼吸稍促,颈软,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家长要求输液治疗。追问病史,患儿前一天有食海鲜病史。临床医师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考虑患儿为“哮喘性咳嗽”,建议口服相应药物治疗,家长拒绝接受,反复强调其无哮喘家族遗传史。医师耐心解释哮喘病并非都来自遗传,环境是重要病因之一,且哮喘治疗是个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经过良好的沟通,家长接受医师的建议,注意饮食和气候变化。采取哮喘的吸入疗法,患儿病情逐渐控制,复发次数减少,家长对疗效表示满意。

(三)沟通过程与解析

患者系学龄期儿童,家长总想尽快控制病情,以免耽误孩子的学习。患儿反复咳嗽,遇气候变化及进食鱼虾时加重。家长首先考虑自己照顾不周,孩子着凉所致。孩子就诊时,往往由家长代为表达就诊需求。许多家长认为输液治疗疗效优于口服药物。同时,家长不愿承认孩子患“哮喘”的事实。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较高。本案例中患儿反复咳嗽,病程较长,迟迟未愈,家长认为输液是快速有效的方法。但经过临床医师的耐心沟通,家长最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

上一篇:门诊常见医患沟通案例分析案例一 下一篇:急诊患者和家属特征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