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门诊患者特征
门诊患者特征
正文

(一)患者身份各异

门诊患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其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背景不尽相同。不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保障方式不一样,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自费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就医需求。

(二)病情复杂

门诊是患者首诊的窗口。门诊疾病谱广泛,病种繁杂,特别是初诊患者临床诊断尚未明确,故对医师的诊疗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若为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可得到尽快诊断,及时处理。若疾病累及多系统或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多专科的会诊,加之诊疗费用等非医疗因素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焦躁情绪而诱发医疗纠纷。

一些慢性病患者和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他们对自身疾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有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诊断明确,同时要求治疗高效而副作用少。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及老年患者,既对生活充满渴望,又对治疗前景持悲观态度。

(三)就诊随机

门诊患者的就诊时间、数量有很强的随机性。患者就诊时间往往取决于其主观意向,可能在短时间内来诊患者数量增多,时间比较集中,尤其在上午。综合性医院由于外地病源多,在上半周门诊量较多,常常出现门诊高峰现象。就诊高峰使候诊时间延长,接诊时间相对缩短,部分患者会因急躁出现抵触情绪。平均诊疗时间的相对缩短,增加医生对疾病诊断的难度。同时,高峰门诊量增加了药剂、检验、影像各科工作量,容易出现差错,产生医患纠纷的几率增加。

(四)心态多样

由于患者的职业、社会背景的不同,加之所患的疾病病种不同,患者对疾病的治疗需求及求医心态各不相同。有的对所患病极端焦虑,信心不足;有的因“久病成医”,一知半解,对疗效要求甚高;有的明知自己患病,但因社会及家庭原因,要求医务人员保守秘密或病情加重后才来就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全自费的患者,往往要求医生给予最简单有效的治疗。他们希望开最便宜的药物,以减轻经济负担;而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则希望得到更优的治疗(图1)。

图1 院内义诊

上一篇: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