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患沟通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修课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医学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相关知识和能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医患沟通教育之所以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独特地位和实用价值,并成为医学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医患沟通是医疗行为的关键,也是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学习的医学技能。人际交往和沟通素质,是合格医生的必备素质;医患沟通知识,是合格医学人才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患沟通课程,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修课。
2.医患沟通是提高诊疗技术与人文服务水平的关键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生既要运用生物技术手段,又要运用心理的、社会的多种手段开展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随着医患沟通在医疗中的地位凸显,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认同医患沟通是实现人文医学目标的重要路径。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患者不仅需要帮助照顾,需要安慰治疗,更需要尊重理解。学会与患者沟通,理解他们在病痛中的感受,是医生的基本责任之一。这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未来医师时,仔细讲解、传授、评估其交流技能,使每一位医师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在疾病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注、真诚、尊重、同情、爱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医学生学习掌握亲切、自然、得体的沟通技巧可使医患双方获益,即病人满意率提高,功能状况改进和恢复健康;医生成就感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并减少差错。
3.医患沟通是体现医师职业精神的直接手段,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医学职业精神是在医学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并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它要求医学生在临床学习和实践中努力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在医疗过程中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提高业务能力,遵守医学道德,扩大专业知识储备,保护患者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等。这些内容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对行医者的要求。医患沟通的作用,表现得最直接、最经常的地方,就在于医生专业精神的塑造及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医患沟通的效果不仅反映医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影响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掌握医患沟通技能是适应医学人才全球化标准的必然要求
医学发展的全球化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医学作为一门全球职业,有其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外医学院校纷纷意识到医患沟通对医学生成才的重要性,继而十分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列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内容之一。在国际医学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简称WFME)、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简称IIME)、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简称WHO西太区)等组织对医患沟通教育教学制定了明确的质量监控要求。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