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沟通
1.对精神患者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 1)行为的正常与不正常是程度上的不同,而非种类的差异。
( 2)精神病患者也是人,除了疾病所导致的临床异常外,其他方面均同正常人没有太多的分别,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权利。
( 3)身体、心理与社会是互相关联的,精神患者沟通同样需要涵盖上述三个方面。
( 4)精神患者的行为是有其意义的,医务人员必须懂得其行为所代表的真实意义。
( 5)精神患者在患病期间,其责任能力受损,患病期间的违法行为应根据情况部分承担或不承担法律责任,医务人员不应以道德标准衡量精神患者的行为。
( 6)精神患者的感觉是相当敏感的,沟通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觉,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分、地位之分、职业之分。
2.谨慎说话,并清楚了解说话的内涵。
3.针对不同的精神症状,采用对症的沟通技巧。
( 1)对幻觉妄想患者,应保持沉默、仔细倾听,接受其真实感受,不加批评,不要过多的加以解释和干涉,更不要与患者争辩,并适时提出自己没有同样感受或没有听到这些声音或没有看到等事实。这里的接受是指以稳定、清楚的态度简明陈述事实,同时也告诉他,他的这些想法是症状之一。
( 2)对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不能轻易地发生身体接触,以免患者误以为带有敌意。
( 3)对有疑心重的患者,切勿在其面前或看得到但却听不到的地方,与别人窃窃私语或动作神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 4)对沉默不语、退缩的患者,可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传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兴趣。
(二)与躁狂症患者的沟通
1.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要考虑到患者仍是需要被尊重、被关心的群体。患者经常以要求的姿态提出需要或以讨价还价的方式表现,或是爱说些粗俗的、挑拨的言语,医务人员面临这样的患者,应以平静、温和、诚恳、稳重以及坚定的态度来接纳他,使患者慢慢降低焦虑感,增加安全感。与患者的谈话,应注意到语调的高低,用简短、清晰、诚挚的词语、低沉的声音,直接回答或讨论。冗长的说理,或大声命令的口吻,患者没有耐性听下去,反而觉得医务人员不友善,如此非但无法达到目的,反倒可能造成争辩或不安、以至攻击等行为。
2.淡化患者过度不实的行为
患者由于症状的干扰而引起一些越轨行为,可能有粗鄙、性骚扰、大声命令、操纵或破坏性行为。医务人员需了解其原因,尽量淡化,不要羞辱他、指责他,因为当患者病情获得药物控制,并恢复健康时,这些行为会缓和下来而表现出社会可接受的常模。在患者表现幽默、夸大的言谈时医务人员最好以中立的态度应对,注意转移他的主题,若此时听他高谈阔论而跟着参与,则容易造成患者更加兴奋。患者有夸大妄想时,不应讥笑他或泼冷水,避免引起无意义的争论。
3.慎对患者的要求
(1)限制:
患者过分且无理要求时,以诚恳的态度给予适当的限制或拒绝。
(2)拖延:
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不确定或要求次数多时,医务人员应保持中立,不立刻作答,由于患者持续度很低,常常过一段时间后便不坚持或忘记了。但拖延期间,仍应保持对患者的关怀与接受,不对其无理的部分提出批评,或可视其需要,在适当范围内转由其他方面获得满足。
(3)给予满足或部分满足:
患者的要求是合理,则应给予满足。但假如要求过多,双方共同协商,只给部分的满足。
(4)隔离或保护:
当患者过分无理,以非常攻击性的方式要求时,应给适当的隔离或保护,以免伤害自己或别人。
(三)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
1.与抑郁症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 首先要接纳患者,沟通中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题要耐心解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文化程度,讲一些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患疾病的病理过程及所需要的检查治疗,以取得好的合作。
2.尊重患者的人格 对抑郁症患者有适当的称呼,做事要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做那些会伤害患者自尊的事情。例如,以床号代替姓名呼唤患者;在床头谈论病情,无视患者的存在随意暴露或谈论患者的隐私,交往中对患者缺乏礼貌和分寸等。
3.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抑郁症患者常在疾病症状及社会偏见的影响下有自责自罪、失落感,特别需要自尊的满足,得不到自尊满足的患者常有自卑心理,严重者可导致自杀、自伤等恶性后果。在与这些患者沟通时注意语调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态度要和蔼一些,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我们应尊重并尽可能顺从他们,热情周到地为他们服务,解开其心结以利于治疗、护理和病情恢复。
4.理解患者的情感需要 主动多接触他们,对他们多关心、多问候、多沟通,做到“口勤”、“脚勤”,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地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我们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心的痛苦。当他们向我们倾诉自己的疾病、心情,以及家庭的烦恼时,我们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姿势来表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
5.取得家属的配合 应与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安慰开导工作,以从家庭支持角度确保患者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四)与神经症患者的沟通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增强患者的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症患者敏感、多疑,护士应以热情饱满的精神面貌,清晰悦耳的亲切谈吐,优美协调的姿态,美观合适的着装,端庄朴实的举止,得体的称谓来接待患者。详细介绍如本科特色,主管医生的职称,技术所长,游览荣誉室看锦旗等,让患者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和踏实感。
2.展现良好的医患沟通素养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重:
医务人员必须懂得尊重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真诚坦率地对待患者。使他们产生情感交流的愿望,尽量避免让他们感到不信任的语言、语调和面部表情。曾有1例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过分关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时常反复询问,纠缠工作人员,因工作人员同时与其他人说话,患者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而要求转院,拒绝治疗。
(2)积极关注:
医务人员应选择性注意患者在语言和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心中有数,并给予分析和指导。曾有2例患者,因有主观性失眠,认为重视不够,产生治疗依从性下降。
(3)同感心:
医务人员应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充分了解。能够敏锐地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当事人的处境和想法以及她的恐惧、恼怒、困扰或其他情绪,而不加以判断,也不尝试去揭露当事人的潜意识的感受,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让患者知道她已经被了解了。曾有1例32岁少妇患有恐惧症,因心慌、害怕、濒死感而多次在各大医院急诊室抢救和心内科治疗,后经他人介绍到另一医院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认真倾听其述说,适时表达同感心,给予特别关怀和尊重,在多次交谈中得知:患者是一名保险公司跑业务的经理,由于忙于工作、挣钱,而疏忽了丈夫,丈夫在外包二奶,并以获取大部分财产为条件,同意办理离婚手续。为此患者终日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中,不敢向父母、同事透露。终于有一天在开会现场晕倒,经抢救后,又连续3次出现类似情况。女患者不为人知的原因终于向医务人员讲了出来,觉得从未有过的轻松。在医务人员的语言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开始新的生活。由此可见沟通技巧得当能暂时或减轻患者的症状,甚至消除疾病。
3.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安慰、鼓励,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它对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神经症患者往往对常人看来也许是无足轻重的事情而特别敏感,不能将理念化为行动,总是生活在遗憾和冲突中,往往存在自信心不足,好高骛远。过分追求完美。我们在语言沟通过程中,与患者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困难。采用何种方法应对,在探讨过程中指出不现实的想法和行为,并开展行为疗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积极从事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其逐渐从强迫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五)与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沟通
1.尊重家属,取得信任。
2.健康教育,减轻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