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血液内科医患沟通
血液内科医患沟通
正文

(一)常见病特征

1.发病急,病情重

多数血液系统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为重症感染、大出血、高热、黄疸等。如急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2.少部分患者起病隐袭

少数血液系统疾病起病隐袭,如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病情变化多端

血液病患者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4.疗效不稳定,病情易反复且费用昂贵

治疗恶性血液病需要经过多个疗程的化疗,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表现复杂,加上昂贵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5.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致病逐年增加

近年来,大气污染加重、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食物和衣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增加、缺乏适当防护的放射线的大量应用等使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石油、油漆、涂料、皮革中含化学物质苯,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抗肿瘤药物中的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马法兰、马利兰等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可以诱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

(二)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患者身心特点

缺乏血液科科普知识,在普通民众眼里,血液系统好像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白血病,患病后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悲观失望,对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

2.主要社会因素

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污染;疾病治疗过程中可引起继发性血液病;物理因素的危害。

(三)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沟通障碍

多数患者及家属血液病知识匮乏,即使在医生多次交代病情后还是有可能不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对在病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治疗相关副作用认识不足,对医疗行为期望值过高,但治疗结果往往未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化解方法: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医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交代病情,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行为的意见,详细向其解释疾病的可能原因、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发生不良预后的可能性,而且应该有医疗文书的书面记录。以及本次医患分歧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医生工作中欠缺的地方,做到坦诚沟通,希望将医疗纠纷化解在初期阶段。

2.因用药毒副反应导致的沟通障碍

血液科住院患者中以恶性血液病居多,化疗药物大多有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脱发等副作用,患者及其家属对这些医学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花了很多钱旧病没有治好却又添了新病,容易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科学性产生怀疑,进而引发纠纷。

化解方法:首先医生要严格掌握药物应用的适应证,在全面衡量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后再决定用药,而且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相关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以及价格等,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

上一篇:肾内及风湿免疫科医患沟通 下一篇:内分泌及代谢内科医患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