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肾内及风湿免疫科医患沟通
肾内及风湿免疫科医患沟通
正文

(一)常见病特征

1.发病率高,知晓率低

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并不低,但是由于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的就诊率和知晓率很低,往往直到病情很严重时才前来医治或因看其他疾病来检查出肾脏病。

2.病程长,病情易反复

许多肾脏疾病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如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多需一年左右,有些患者还会在药物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多次反复。

3.合并症多

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容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比普通人群高20倍,而且在肾脏病的各个阶段中,心血管疾病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多种系统疾病均可累及肾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像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肾病、高血压肾病、缺血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病发生率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5.化验检查复杂,有时需有创检查

肾脏病看似诊断不难,其实有时很复杂。如肾病综合征,同样的表现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其病因可能是肾脏微小病变、膜性肾病等各种原发肾病,也可能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等非肾脏疾病所致,而肾脏表现往往是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患者需接受一系列化验检查乃至需要做肾活检,通过肾脏病理才能明确诊断。

(二)患者身心特点与社会因素

(1)抵触:

肾病综合征需要激素治疗,而其最显著的副作用是外观变形,满月脸,水牛背,多处痤疮,令很多年轻患者,特别是青少女性不能接受。

(2)焦虑:

肾脏病病程长,且易反复,患者的情绪往往随病情变化而波动。有的患者在激素治疗中出现高血压,高血糖或感染,病情加重,这些都会使患者出现悲观、失望、焦虑等负面情绪。

(3)多疑:

慢性肾病的长期性对患者的人格产生影响,出现多疑敏感、被动依赖、自我为中心等种种表现。

(4)抑郁:

抑郁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美国对127个透析治疗中心的3478名患者的三年随访调查表明,自杀、主动停止治疗、不遵守医嘱,未执行治疗计划等原因死亡率达4.6%。

(三)常见医患沟通障碍及化解

1.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沟通障碍

肾脏疾病,特别是慢性及危重症患者家属常有治疗初期积极、治疗中期怀疑,病程后期过激的表现。有些家属对治疗预后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来到大医院就能诊断清楚、治好病,发生病情突变后,反而认为是医生或技术水平或责任心的问题,从而施行过激行为。

化解方法:医生在疾病的整个诊治活动中,时时与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患者所患疾病的病情、转归、预后及花费等,要对其不切实际的希望给予科学和正确的引导。要在医疗文件上加以记载并签字。主管医生要将这类患者作为查房重点、经常巡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思想动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争取在有纠纷苗头时解决矛盾、平息事态。

2.因检查项目和费用导致的沟通障碍

肾穿刺是很多肾脏病诊断的金标准,已成为很多大型医院肾病科的常规检查。患者往往有顾虑:会不会造成不可恢复的肾损伤?另外,复杂的肾脏病往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即使已经到达透析阶段,仍可能存在其他系统狼疮活动,故需要综合检查和治疗,如CT、腰穿、脑细胞保护药物等,有时会引起家属的质疑。

化解方法:做好沟通,向家属交代清楚每一项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和意义,避免过度医疗的误会,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应客观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的必要性,对诊断、治疗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出血、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等创伤风险、发生几率等。对于疾病并发症的检查和治疗可以请会诊医生协助解释其必要性,通过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上一篇:心血管内科医患沟通 下一篇:血液内科医患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