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经典词句为我们诠释了诚信的内涵。在医患沟通中,要做到诚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戒欺
戒欺意为不自欺,亦不欺人。医疗工作是一项科学和严谨的工作,因此,医患沟通也有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医患沟通中首先要做到不自欺,要敢于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医务人员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事事俱知,在沟通中要勇于承认自己不知道的方面。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为了“自尊”,不懂装懂,对一些信息给予不当或错误的解释,这既是自欺、也是欺人的表现,不利于医患沟通的进行和医患关系的建立。不欺人是指在医患沟通中要做到对患者充分地信息公开,不欺骗,不隐瞒,不靠欺人为自身谋取私利。
2.过而能改
孔子云:“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医疗工作中,尽管我们一直在追求“无过错”的终极目标,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实际工作中不可能达到,误诊误治同样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面对过错,应该做的是勇于承认、及时改正,避免把过错进一步激化为纠纷或冲突。比如一位护士在处理患者静脉留置输液针时,因操作不当造成留置针脱出血管、血管出血,但该护士不敢主动承认错误,还辩称是患者对留置针保护不当所致,导致患者及家属情绪激动,险些酿成冲突,最终在护士长的干预下,该护士主动向患者认错并赔礼道歉,才使矛盾消除。可见,承认错误并不可怕,有时及时知错、认错、改错也是消除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
3.信守承诺
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在没有充分把握时不要轻易许诺,也不要轻易做出与双方经济利益相关的承诺。做出承诺后,也一定要认真对待,对自己承诺负责,守诺、践诺,不要失信于患者。
4.诚信待人
《河南程氏遗书》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与人不以诚,则是桑其德而增人之怨。”可见,诚信对“做人”、“做事”何其重要,这也是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和个人主张诚信医疗的原因之所在。
(二)公正
公正意为公平正直,社会学对公正的理解为分配公平、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的结合。公正是医学伦理学的原则之一,要求医务人员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避免偏见和歧视。公正还要求要对患者仁爱,休谟关于公正起源和前提的理论的要义就是公正是斤斤计较的等利(害)交换。如果每位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能够做到不斤斤计较,爱患者胜过爱自己、切身考虑患者利益。那么,医患之间显然就不需要斤斤计较的等利交换,也就达到了最高的公正原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