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正文

前面我们讨论过,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建构在地位平等、交换平衡基础上的合作。在治疗过程中,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各取所需,这是一种理想的医患关系状态(图1)。

图1 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式

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理想状态中的合作关系很难实现。目前国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完成

长期以来,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国家投入。近年来,国家投入相对下降,资金投入有限,必然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不断出现,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其次,卫生资源分配不公,拉高了医疗市场的价格,恶化了农村人口的就医条件,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情绪,产生医患之间的冲突。

(二)某些医院“效益至上”和管理混乱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不断下降,医院逐渐从事业单位不断“蜕化”成企业单位。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医疗服务中乱开处方、检查,滥用高新仪器设备和药物的现象不断出现。医疗服务价格的增长,使患者负担加重,经常引发医患冲突。

医院管理方面的缺陷,管理制度不完善,忽略以人为本的医疗观念,也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严重不满,从而造成医患冲突。

(三)个别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欠佳

医务人员职业素质方面,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少数医务人员心理失衡,价值观迷失,更看重个人的利益与满足。如收受“红包”、“回扣”,治小病开大处方,乱开检查项目等。这些行为对医患关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次,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好多医务人员没有人文关怀意识,看到患者的“肉体”,却看不到患者的“心灵”。把自己看做医学知识的垄断者,在诊治过程中简单粗暴,不允许患者对自己有怀疑和非议,对仪器结果过分依赖,造成医患双方情感的交流日趋减少,医患关系日趋冷漠,以致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医患冲突。

最后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认为工作就是混口饭吃,对患者不够关心,上班得过且过,不出事就好,抛开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对患者敷衍应付,连患者最基本的信任都得不到,更谈不到医患关系的改善。

(四)患者自身的原因

患者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首先,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效果的期望要求过高。大部分患者对医学工作特殊性不甚了解,对医疗效果期望过高,当他们的期望达不到时,往往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这种情况在诊治措施花费高,个体承受痛苦大,付出多时更容易出现。

其次,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年轻或者实习的医护人员都会碰到的问题就是患者的不信任,不愿让年轻人看病或者治疗。换位思考一下,这是人之常情,患者得病后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需要权威性的意见,害怕年轻人因经验不足而开错药、打错针。反过来想,作为患者肯让你看病就已经对你产生信任了,而在患者信任的同时自然希望能使他们病痛快点消失,如果你们能完成患者交托的任务,就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此外,受外界信息和文化、观念的影响,部分患者对医生有防范心理,不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或有意隐瞒,也容易造成医生的误诊、误治、漏诊。

另外,也有极少数患者缺乏社会公德,不尊重医生,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不达到目的就纠缠不清,以种种借口向医院施压,要挟医务人员,破坏医院公共设备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和秩序。

(五)部分大众媒体、网络的炒作和推波助澜

大众媒体、网络因为其受众多,往往具有极大的能量和舆论导向作用,可以对医疗卫生事业起到监督作用,这是积极的意义,报道若有偏颇,也会变成炒作和误导。

目前多数媒体明显地倾向患者这个弱势群体,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注重扩大患者的索赔问题而忽视医疗纠纷、事故其本身的客观问题所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多成了患者假想中的“敌人”与法庭上的“被告”,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声讨医务人员的帖子,医方合法、正常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重结果轻过程,使医疗纠纷的处理简单地上升为患者的索赔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患者动辄索赔的不合理现状。

在以上种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医患关系就变得复杂脆弱。由原来的合作状态变成了冲突,甚至是利益的竞争(图2)。

图2 医患关系冲突模式

从医方角度说,医疗行业高风险、高成本,需要高回报。而财政投入的不足需要医生自己“想办法”获取高利润,高利润的获取大多是通过多开药、开高价药、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收受回扣、红包等途径实现的,加上部分医务人员的医德素质问题,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同时,部分医院把自身生存压力转嫁到医生头上,甚至规定接诊的“指标任务”,如每天必须完成多少例门诊,造成医务人员疲于应付,仓促地完成计划任务,谈不到对患者的关心或者医患之间的沟通。也因为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的重视,目前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多处于较不利的地位,医务人员人人自危,诊治过程如履薄冰,为求自保,不断把诊治程序复杂化、全面化,诊断书上也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诊断,确诊不明,害怕误诊导致自己扯上医疗纠纷。这些都加重了医患间的分歧和不信任。

由此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群体大多存有质疑的态度。从患方角度说,碰到医生就要处处设防,看了医生的缴费单,首先想到的是医生从中拿了多少回扣;做手术要考虑要不要给医生送红包,不送会不会不给好好治。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也颇有微词,抱怨花三个小时甚至一天排队的门诊时间仅有三分钟,医生麻木不仁,表情生硬,对自己关心不够。

医生的价值不被肯定,在价值迷失的情况下,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变得更加保守或转而追求利益。医患间的信任度低下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更加剧了医患间的关系紧张。

上一篇:医患关系的现状 下一篇:医患关系紧张的调适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