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患关系的模式:萨斯—荷伦德模式
医患关系的模式:萨斯—荷伦德模式
正文

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提出,他们依据在医疗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医生和患者各自主动性大小以及重要性,确定三种类型的模式。

(一)主动—被动型

“主动—被动型”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生的权威性得到充分地肯定,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并以服务为前提。医疗双方地位不平等,患者“求医问药”,医生接受患者的请求,以主导者自居,患者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对医生的措施有任何的异议。这一模式又被西方学者称为“父权主义模式”。其生活原型是“父母对婴儿”的照料关系。

“主动—被动型”在当代医疗关系中一般不能被患者所接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这种医患关系的模式仅限用于昏迷、休克、严重精神病、严重智力低下及婴幼儿等患者。因为这些患者失去了表达意见和主动性的任何可能,只能一切由医生决定。此时要求医务人员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和娴熟的技术诊治患者,不得给他们以损害。

(二)指导—合作型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求医的目的通常是为了了解和减轻身体局部不适或功能障碍之类的问题,他们可能知道一些有关疾病的发展、治疗方面的知识。这种情况下,患者求医是因为医生可以提供必要的照顾以及信息指导。

这种模式被称为“指导—合作型”,其生活原型是“父母对孩子(儿童或少年)”的关系。儿童具有一定行为能力,但不成熟,需在父母的指导下行动。在这模式中,医生主动性大于患者,医生起主导作用,最终决定权的仍然是医生;患者接受医生的指导,按照医生的决定行事,并密切配合,可以对治疗效果提供反馈信息,有疑问可寻求解释,提出意见和要求。这种医患关系多见于患急性病的患者和医生之间。

(三)共同参与型

“共同参与型”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具有近似同等的权利,共同参与医疗措施的决定和实施,其生活原型如同“成人对成人”的关系。医生认为患者的意见和认识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具有价值的;患者不仅能主动配合诊治,还能参与意见,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治;这种模式中患者不仅主动配合协调,还要进一步参与到疾病治疗中。如糖尿病患者按照医生所开的处方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在该种模式中,医生只是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告知每一种方案的利弊,最终的选择权掌握在患者手里,医生只能帮助患者执行和实施患者所选择的方案。这种模式有助于消除医患隔阂,减少冲突,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在临床中这类模式多见于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中,且前提是患者成熟、具有一定医学知识水平。此外,该模式也适用于疾病的预防。

上一篇:案例 医务人员的“贵人” 下一篇:医患关系的模式:维奇医患关系模式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