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建立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建立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正文

规范化诊疗行为的建立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提高规范化诊疗行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的途径和方法有:

1.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是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的关键所在。规范医生诊疗行为的基础是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医生只有掌握了坚实的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及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才能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正确地选择出最佳的诊疗方法,不犯或少犯错误、少出差错。因此,医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的临床诊治技术及方法。其次,临床医生要严格按照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观点、方法处理各种临床问题,以保证在诊疗过程中最大化地体现科学规范、合理适度和承受性原则。所谓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也称“求证医学”或“实证医学”,它是有目的地、正确地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患者诊疗,是一门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订医疗卫生决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从而能够提供经济、高效科学的医疗服务。再者,各级卫生行政和主管部门要严把医务人员准入关,大力推行医师考试制度,尤其是专科医师准入制度,以确保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足够称职。

最后,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定期参加系统的学习以确保知识的更新。另外,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应该把对医生平时医疗行为的考评作为奖罚及晋升的重要条件,而不只是看其是否最终造成了医疗事故等。

2.建立科学的诊疗行为评估体系

要达到控制不合理诊疗行为的目的,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性工作,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要权威标准,且必须具有相对统一的医疗规程,这些规程的制订要按一定的科学规范来制订,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保持一个动态的定期更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合理诊疗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动态的控制。目前,国内有关医疗技术评价标准的研究已开始起步,期望能有更多方面的热心学者从事诊疗行为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尽快制订出科学系统规范的诊疗行为评价体系。

国内有几家省级医院正在积极试点“标准作业图”,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即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使医生看病将“有图可依”。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简单来说,就是针对某一病种,严格规定诊疗项目、用药、检查、观察、饮食、护理、手术指导等内容。按照这个标准流程,患者从进入医院起,所有的检查、治疗、用药等,都有明确流程,看一种病要做哪些检查、用哪些药,也都有明确步骤。按照规范化的路径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就医费用,还可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避免治疗的随意性。河北省试点工作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试点成功后,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这种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并逐渐扩大管理的病种。

3.注重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卫生制度的改革

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行为往往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但是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其行为必须受道德的制约。个别医生医风不良、医德败坏也不完全是医生的问题,也有政策、制度与机制方面的原因,如政府拨款不足、医生收入不高、让医院创收、搞承包制等;还有思想上的偏差,如医院产业化,即商业化、煞费苦心想赚大钱,这些都为诊疗过度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卫生制度改革,政府应加强卫生保健的拨款力度,医院应以公立化为主,建立成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不应以赢利为目的。

作为医疗管理者和执法者,不但要学习管理知识,而且要学习医学知识,让每个医疗管理者懂得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由于医学发展所限、患者个人的病情不同,在医疗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难题和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允许的。如果过分强调医疗过程中的零风险,就可能带来另一种导向,医生人人自危,在诊疗行为中缩手缩脚,结果限制了个人水平的发挥,影响了医学的发展,从长远看,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4.强化卫生立法和行政监管

要想消除或减少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必须强化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从法律上规范医生的行为,让医生自觉地遵守诊疗常规,同时法律中也要重视如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救治危重病的积极性,并制订一些保护性措施。二是加强卫生行政监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落实,防止各种不当的诊疗行为出现。

5.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提高患者的医疗自助能力

针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工商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广告;另一方面,必须在群众中加强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使群众掌握一般的医学常识,能够识别一些医疗骗局,防止患者上当受骗。另外,随着全球性的自我保健意识的兴起,患者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也随处可见,人们一旦自认为患病,常常自己要求医生做某些检查或自己服用某些药物,使得这些本来应有医生完成的诊疗活动变成了患者自己的活动。但医学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不是仅凭爱好或热情就能掌握的,因此,人们的自我诊疗往往易于导致误诊误治,为了提高这部分患者的自助能力,应该加强正确的引导。

总之,规范化诊疗行为的建立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提高规范化诊疗行为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不规范诊疗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技术、道德问题,而且还涉及社会、经济、法律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为了建立规范化的诊疗行为准则,必须动员社会、医疗等各个方面的力量,采取全面、综合、系统的方法来研究这一系统工程。

上一篇: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下一篇:医患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