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医院因素
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医院因素
正文

1.医院仪器、医疗设备水平

落后的仪器设备往往不能敏感地发现细微病变,影响诊治的规范化。高新仪器设备可以增高诊断灵敏度、降低诊断阈值,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为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物质保证。因此,为规避医疗风险和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引进高新设备尤为必要。然而,在我国当前尚不能完全由国家投资建设医院的情况下,部分医院为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靠自己或医生集资的方式来购买、更新仪器设备,而昂贵的仪器设备必然要通过增加检查数量收回成本和带来经济效益,最终势必造成过度检查和治疗,使医生的治疗不能规范;再者,先进的仪器设备固然重要,但再先进的仪器设备必须由医生来操作,检查的结果也必须由人来分析,因此,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医生,过分强调设备水平的重要性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费用高涨,而且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2.医院管理措施

医院作为管理机构,其管理措施可以推动规范诊疗行为的成熟,也可能诱导不规范诊疗行为的发生。

( 1)医院如何看待经济效益。医院的经济效益对医生和医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医生来说,只有得到合理的报酬才能维持生活、继续接受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和规范自身的医疗行为;对医院来说,只有不断创收、增加效益才能不断更新、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持医院的发展。但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医院过分强调经济效益,推行经济提成经营管理政策,甚至与医疗人员签订经济责任状,以医疗定位市场原则取代了以人为本、人道主义为主旨的医学伦理原则,客观上纵容了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趋利性的不规范诊疗行为。

( 2)医院是否重视规范和落实医疗规程。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因和病理是构成疾病诊断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前两者是疾病诊断的核心,是制订医疗规程的依据所在,各个医院的诊疗规程是参照依据上述要素建立起来的,医生应该自觉执行。然而在我国部分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医疗规程的落实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了误诊误治主要成因。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尚无法用现有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因此,诊疗行为常常受到医生知识经验和医院设备的局限;加上医学的服务对象———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群体,个体间差异较大,因此,要想制订完全统一的疾病诊治标准是相当困难的。尽管如此,但医学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规律可循,为了规范诊疗行为,必须制订诊疗标准并努力落实。但不少医院,由于技术或管理缺陷,没有制订本院的规章制度或虽已制订,但没有很好地落实,最终影响了诊断和治疗。

( 3)医院管理机构对防御性诊疗行为的态度。防御性医疗行为也称为自卫性医疗行为,指的是并非完全出于患者利益需要,而是为了避免医生的医疗风险责任而采取的特殊医疗行为,是医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行为在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如前所述,在美国约有98%的全科医生都存在因担心医疗风险而采取的防御性医疗行为。防御性医疗行为在检查上偏重于全面检查,从长远看不利于有针对性的检查指标的筛选,不利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导致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经济利益损失,甚至破坏患者本来就脆弱的免疫系统,导致医源性疾病。如果医院确立合理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在相关条例中明确医生和患者的权利与义务,并有医院承担部分医疗风险,营造宽松的执业环境则有利于控制和减少防御性医疗。

( 4)医院管理机构对过度诊疗的态度。过度诊疗也就是常见的过分检查和过分用药问题,正伴随着医院和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日益增多。由于患者的医学专业知识有限,对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也知之甚少,求医的时候只能全权委托主治医生完成。医生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医疗需求方的代理人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医生不可能完全从患者利益出发。再者,医疗改革和从业人员竞争的压力也迫使医务人员为维护既得利益而导致过度医疗。和控制防御性医疗一样,医院管理机构应该合理定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同时加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确定使用安全、检查准确、收费合理的诊断治疗技术,注重强化临床医生技能,并对蓄意造成过度诊疗责任人进行处罚,才能控制直至消除过度医疗。

上一篇: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利益因素 下一篇:诊疗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利益因素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