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生经济收入期望
医生经济收入期望对诊疗行为影响的证据来自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医疗保健费用相关性研究和医生诊疗费用降低情况下医生经济收入期望对医诊疗行为影响的研究。医生往往通过增加医疗服务项目来补偿经济收入减少带来的损失,如增加外科手术和诊断性检查项目等。相反,诊疗费用增加,就会减少诊疗服务项目。甚至服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某些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化亦可导致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构成的改变。这些研究提示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化,如降低检查费用、增加诊疗费用,均能驱使医生改变医疗服务项目的应用。但是也有不同意见,多项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研究一致认为医生经济收入期望是医疗决策唯一影响因素(纯经济决定论)的观点过于简单,医生经济收入期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其他期望紧密联系,如休闲娱乐、社会形象期望等。美国Wilensky等将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医生诱导性服务和患者知情自主选择性服务,发现90%的患者是在知情自主情况下购买医疗服务项目的,仅少数患者为医生诱导,提示医生大多数诊疗活动均出于患者利益的考虑。评估医生个人利益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还应综合医生日常诊疗风格、业余活动时间和社会形象期望等。
2.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然而,患者的发病、就诊时间具有随机性,因此从生活上看其规律性差;再者,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和《医师法》的出台,现实对医生的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需要,就必须加班、加点学习新的医学知识;还有,国内一些大的医院编制相对紧张,医生大都超时劳作。以上这些因素均严重影响了医生正常的生物钟,导致职业倦怠,为医生的不规范诊疗行为留下隐患。
随着疾病谱和症状的不断变化,诊疗疾病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医学知识惊人的更新速度更是增强了医生职业的竞争性;另一方面,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未知的领域,且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一种疾病往往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同样的治疗可能产生不同结局,从而增强了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而我国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善,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则会造成医生内疚、自责、紧张,长此以往,势必给医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特别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医生为了减少医疗风险,不敢采用高新技术、高难技术,常常减少了患者的救治机会;再者,为了降低风险,医生还会通过会诊和转诊的方式,人为地将风险转移,结果可能导致患者贻误就医机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负担和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3.个体执业风格和特点
医生执业风格和工作之余的生活方式亦能影响其诊疗行为。不同医生具有不同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因而其执业风格也千差万别。众所周知,某些医生可能对某种特定的诊断性检查或治疗青睐有加,较多地应用该项检查或治疗,表现最为突出者如外科医生某种手术方式等。医生执业风格还受其专业类型、年龄、性别、生活阅历和受教育形式等影响。研究发现内科医生和家庭医生采用的诊断性检查项目多于全科医生,而年轻男性、医学院校全日制毕业的内科医生可能有相似的执业风格,尽管性别对诊疗风格的影响尚无定论,但年龄的影响效应已经明确。研究显示,相对于资深医生,年轻医生经治患者住院时间较短,辅助检查较多。不同医生间5%的实验室检查应用差异和3%的胸透应用差异是其年龄所致。其他因素,如医学教育类型、医学知识多寡亦能影响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状况。上述执业风格差异,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有些差异可能消失,而有些差异可能持续存在。
4.群体执业风格和同行压力
一些正规执业群体中,群体执业风格显著地影响着医生诊疗行为,如健康维护组织(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HMOs),HMOs中外科手术率较低、患者住院天数较少,研究显示该状况为HMOs的组织结构所致,而非经济激励同行竞争压力是正规医疗执业群体中影响医生诊疗行为的另一因素,这种同行竞争压力指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并可能是促进规范化诊疗行为模式的积极因素之一。
5.专业权威
每个医疗机构均可见到临床科室“专业权威( clinical leadership)”对群体诊疗风格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是诊疗方式、习惯等,甚至个人的一些其他特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具有强烈教育性影响力的医生( educationally influential doctors)可能并非科室的行政领导。药品、医疗设备经营者早就注意到“专业权威”在药物处方及医疗设备、器具应用中的重大影响力,并将其作为重点攻关人员,以期通过他们在各自诊疗范围的影响来达到促销之目的。
6.其他
医生的医疗水平、医生的人文素质、医生数量、医生执业地点或场所、医院床位数量等亦能影响医生的诊疗行为。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会直接影响其诊疗风格和诊疗行为,从心理学角度讲,知识和经验对推理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反映在推论的质量上。专家将信息综合起来深层推理,而新手是对单个信息进行加工的表面推理,导致新手和专家的极大诊治差异,提示医生的知识储备和医疗经验影响着医生的诊疗行为。医生的人文素质是指医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不但包含医学知识和技能教育,美学修养也不可或缺。有学者研究发现良好的仪表可产生积极情绪,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对疾病治疗及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不好的言行举止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增加了两者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融洽,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医院有空闲床位能促进医生收治患者入院治疗,这就是所谓的“Roemer”规则。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比例、外科手术数量、住院患者复诊率和诊断性检查项目利用多寡均与医生数量密切相关。医院空闲床位和医生数量充足能增加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率的理论假说是医生具有增加医疗保健“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