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由于年龄不同,工作时间不同,阅历不同,临床实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一般表现为三类:
1.青年医生的心理行为特征
(1)感知敏捷。对新生事物敏感,创新意识强,敢于标新立异,心灵手巧,思维活跃,接收新知识和获得新信息快。但由于阅历浅,对事物往往产生以偏概全的看法和顾此失彼的偏激行为。
(2)情感多变。想象开阔,感情丰富,但易激动,自我表现强烈,可以因一点小事热情高涨,也能因一点小挫折情绪一落千丈。对病人表现出爱伤观念不强,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病人,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
(3)进取心强。一般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敢说敢做,不为权威所吓倒。但有些人对医生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估计不足,一旦在医疗工作中遇到困难,就容易陷入苦恼之中。
2.中年医生的心理行为特征
(1)感知敏锐,进取心强。中年医生有较丰富的经验,职业意识较强。能自觉地掌握医疗工作的创造性艺术,具有工作的责任感。能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并不断地感知、观察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2)情感丰富,为人师表。中年医生往往从医疗工作的成绩中得到满足。他们情感丰富,对老年医生尊敬,以获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对青年医生善于交流,以获得他们的尊敬和信赖。他们在言谈、举止、仪表上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重视以身作则,做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对病人言语亲切,态度和蔼,认真负责,病人对他们的信任感也较强。
(3)意志坚强,知难而上。中年医生工作负担重,困难多,但他们觉得正是大显身手的时期,只有迎着困难上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因此,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个人家庭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还要正确处理病房与门诊、医疗与科研、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协调矛盾。争取多做工作,多出成果。
3.老年医生的心理行为特征
(1)成就感多,自豪感强。由于从医时间久,医疗工作成绩大,成果多,带的学生也多,常常感到自慰。他们对作为一名医生的光荣感体会很深,对为医院所作的贡献感到自豪,对带出的学生成才也感到高兴。
(2)年老体弱,但不服老。老年医生由于生理的变化,感知功能衰退(如耳聋眼花),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上的矛盾,想进行理论研究,但感到在知识更新的年代新知识学的不够;想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又感到年老体弱,力不从心;想把过去的丰富经验整理一下著书立说,又摆脱不了日常事务的纠缠。但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们又不甘落后,决心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医院的发展贡献余力。
(3)经验丰富,但因循守旧。老年医生阅历深、见识广,经验丰富,在思维的深刻性、判断能力和对复杂事物的处理能力方面,都处在高水平。但学问多了,创造少了;经验多了,锋芒少了;发现问题多了,攻克的勇气少了。由于思想方法、世界观都已定型,故容易因循守旧,固执己见,对新生事物看不惯,个别人对新的技术和成果有时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持否定态度。
(4)心理适应差,对退下来有忧虑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医生行医时间逐渐减少,因为在职生活过惯了,几十年行医养成的生活规律即将改变,对退下来的生活如何安排,心中无数,害怕孤独,很是忧虑。另外,老年医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越老越想把一切贡献给医院,有的会产生推迟退休的念头。要理解和尊重老年医生的这种可贵心理品质,及时给予指导,缩短心理适应过程,消除他们的忧虑感,尽量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