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正文

器官移植就是将一个组织或器官移植到另一个部位或另一个人身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器官移植也越来越多,但是移植者在器官移植手术前后担负着非常沉重的心理负担。德国心理医生韦伦道夫认为:器官移植实际上是一种医学暴力,这种暴力是施加给受移植者的,所以他们的感情会受压抑,一方面患者希望自己坏死的或衰竭的器官被换掉,另一方面,他们又留恋自己的器官,毕竟这些器官曾经伴随他们健康的身体的生活。除此以外,患者还害怕新的脏器,对他们来说太陌生。

一般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

1.关注供体的信息

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前非常关注供体的信息,他们希望有健康同性别的供体,尽量使自己移植后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移植后的异物感

在器官移植以后,尤其在剧烈排异反应时,患者会有异物感,甚至对陌生的器官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移植器官后会发生性格和行为的变化,出现与供体相似的性格和行为。确实有报道表明移植后患者的性格、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向供体趋近。

3.存在自罪感

从表面上看,患者同那些器官捐赠者的死没有任何关系,但从某种角度来看是有关系的,虽然患者没有直接造成捐赠者死亡,但器官移植者要活下去却只能依赖别人的死。有些患者在器官移植术后的最初日子里,虽然身体恢复很快,但是心理上仍然难以适应,有些患者甚至企图自杀。

4.存在羞耻感

器官移植者的生存依赖别人的器官,他们会出现羞耻感,产生自卑心理。

5.精神障碍

 有研究显示近50%的肝移植受者术后出现过至少一种精神障碍,国内李华等对6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0. 88%的出现了精神状态异常,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抑郁、谵妄、欣快感等,绝大多数症状出现于术后1周内,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缓解。发达国家肝移植受者多伴有丙型肝炎感染,移植后较高的抑郁症发生率可能与病毒复发有关。而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也极易诱发精神抑郁。

上一篇:临终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下一篇: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