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功能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系统都发生退化,灵敏性逐渐下降,不能正常有效地接收信息,对老年人心理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脑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记忆(主要是近记忆)减退、智力逐步下降,思维缓慢且灵活性降低、缺乏创造性,注意力不集中等。
2.情绪改变
老年患者患病后的情绪不稳定性,容易激惹,有时表现得像小孩,不分场合和时间的哭泣、愤怒及发泄心中不满等现象。有的患者出现情感脆弱,同样是微小刺激产生短暂而强烈的情绪波动,但多表现为伤心流泪,或者过分高兴。抑郁焦虑情绪在老年患者中也很常见。在慢性或长期疗养机构中30%~40%患者有抑郁症状,重性抑郁症发病率为12%~16%。而且抑郁和痴呆经常共患。抑郁症状在痴呆尤其是轻度痴呆患者中比社区老人多见,20%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同时伴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郁症状。在老年抑郁,尤其是重性抑郁患者中,痴呆的患病率也比正常人群中要高。有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症躯体疾病所占比重大,认知损害多,主诉躯体不适多,疑病观念强烈。老年人焦虑、抑郁多见于脑卒中、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消化性溃疡及睡眠障碍患者。焦虑主要表现为:过分的警觉,精神紧张不安,心境恐惧、忧虑;非现实地评价自身或他人所遇危险或所患疾病,认为个人无法应付所面临的应激;回避可能有不安全感的处境,同时出现胸骨压榨感、过度换气、感觉异常、手足抽搐、颈背痛、心动过速、面部潮红、口干、腹泻、出汗、尿频等;伴随人格解体、易激惹。抑郁主要表现为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久、噩梦多;食欲降低或体质量明显减低、性欲减退;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3.人格改变
长期疾病折磨,老年患者容易固执己见,以自我中心,自信自己的经验,常唠叨过去的事情,特别是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易接受新事物,有些人变得傲慢。老年人还常常变得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与他人的交流明显减少,孤独离群等。
4.对疾病的消极态度
老年患者患病早期,大部分都能积极地配合治疗,但久治不愈或一旦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会产生一种沮丧悲观的情绪,整日忧心忡忡,怨天尤人,有时会出现拒绝用药,不能按医嘱完成既定的疗程,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5.过分考虑经济问题
有许多老年人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一旦生病在床,总觉得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如果身患慢性疾病,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和无用感,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