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当被确诊为患传染性疾病后,患者不仅自己要遭受疾病折磨,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所以传染病患者的心理行为方面易发生剧烈变化。
1.自卑感
传染性疾病患者容易产生自卑感,厌恶自己的表现,痛恨自己为什么得了这样的病。很多患者不敢说出自己所患疾病,或者把传染病说成其他疾病或传染性低的疾病,其实这都是害怕别人鄙视和厌恶自己的表现。
2.恐惧与愤懑
患者恐惧自身患了传染病,害怕影响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不少患者还会产生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
3.情绪改变
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悲观情绪、孤独和敏感猜疑等心理,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猜测别人谈话时是否和自己的疾病有关。如果病程长、疾病难治,上述情况会加重。他们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因为治病心切,到处乱投医。
4.注意力增强
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