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病例 隐睾
病例 隐睾
正文

一、病史摘要

患儿,男,1岁8个月;因发现阴囊左侧空虚3个月门诊就诊。门诊医生查体:T 36.5℃,R 23次/min,P 96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楚,无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胸骨左缘未闻及杂音。阴囊左侧空虚,内无左睾丸,但在左腹股沟区近内环口处扪及一睾丸样结构,约1.2cm×1.0cm×0.8cm,不能牵入阴囊内,右睾丸在阴囊内约1.5cm×1.3cm× 1.0cm,阴茎发育正常。补充询问个人史:患儿足月产,产重3kg,妊娠期间母亲体健,未生病及接触放射性物质、未使用过激素等药物,来自农村,从未定期进行儿童保健,居住地周围无环境污染及流行病暴发。

诊断:左侧隐睾。

处理措施:进一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拟行手术治疗 (睾丸下降固定术)。

二、沟通背景知识

隐睾(cryptorchidism)是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通过腹股沟管沿着腹膜鞘突下降至阴囊,而是停留在下降途中部位的一种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在早产儿为30.3%,新生儿为4%,1岁时为0.8%,成人为0.3%。以此可看出隐睾发病率随生长发育而逐渐降低,至出生后6个月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隐睾症可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低下,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可以出现睾丸恶变等严重后果。

隐睾诊断特点:

(1)常见、多发病。

(2)阴囊空虚,阴囊内未扪及睾丸,可于腹股沟区域扪及一睾丸样结构,但不能牵入阴囊内停留。

(3)其他还需要注意是否是回缩性睾丸,如为回缩性睾丸,不需检查者手法牵入阴囊内,睾丸即能自行下降。

(4)更重要的是,应反复多次或多位医师共同检查,经反复仔细检查,患侧仍不能扪及睾丸者,还应检查股部、耻骨联合、会阴部,以除外异位睾丸。

(5)约80%的隐睾可在体表扪及,对于不能扪及的隐睾,术前如何判断有无睾丸及睾丸所处的位置,可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无损伤检查,如超声、CT、MRI等。

(6)近年来腹腔镜用于不能扪及隐睾的检查及治疗,已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治疗情况的介绍:由于睾丸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5℃,而阴囊内的温度比正常体温低1.5~2℃,适宜睾丸发育,因而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恢复阴囊睾丸正常的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彻底松解精索,将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并固定。

三、沟通内容及注意事项

1.诊断沟通

(1)首先告知患儿为隐睾。

(2)安慰患儿母亲不必焦急,此病可以治疗,不会留下太大的后遗症。

(3)治疗时机最好在1~2岁进行,否则年龄越大,对睾丸损害越大。

2.治疗沟通

(1)治疗目的:明显和可见的缺陷可以得到永久性改观;可以避免对患儿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创伤;恶变趋向容易及时发现;可以改善生育能力。

(2)告知手术是治疗隐睾的主要有效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最佳年龄应在1岁之后、2岁之前。手术过程包括彻底松解精索,将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并固定。高位隐睾 (腹腔内)如下降困难,可分2期手术使其逐渐下降。

(3)手术相关风险:睾丸可能已经萎缩而需切除;手术可能不能够将睾丸放入阴囊内固定而要行2期手术;术后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术后睾丸回缩可能;术后睾丸仍然萎缩或恶变可能。

(4)住院时间要5天左右。

3.预后及随访沟通

(1)隐睾危害性:外观较明显和可见的缺陷,对患儿心理和精神上造成一定的创伤。隐睾容易发生萎缩或恶变而不能及时发现。可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低下,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统计,双侧隐睾不育者为90%以上,单侧隐睾不育者为60%~85%。主要表现为少精症及睾丸组织的病理性改变。

(2)隐睾一经诊断,就应适时进行治疗。

(3)总体预后良好,多数隐睾通过手术治疗得到临床治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阻止睾丸的进一步退变,改善或恢复其一定的生育能力。治疗后注意定期随访病变侧睾丸的发育情况。

4.费用沟通

治疗所需费用少。

5.其他注意事项

结合不同病例需要增加沟通或调解。有的疾病涉及医学伦理问题,特别是遗传性疾病或伴发其他畸形时,需要增加沟通项目。

上一篇:病例 小儿急性肠套叠 下一篇:病例 肝母细胞瘤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