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摘要
患儿,男,1岁,因 “发热10天伴神委思睡5天”入院。入院前10天开始不明原因发热38~39℃,以下午及夜间为主,伴轻微咳嗽,无皮疹,无抽搐,无畏寒及寒战,无呕吐及腹泻,无特殊药物及毒物接触史。当地医院就诊,考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青霉素、利巴韦林”静脉治疗5天无效。胸片示肺纹理增多,考虑支气管炎,同时患儿出现神委思睡,食欲减退,换用头孢曲松钠治疗5天,体温仍波动于37.8~38.5℃,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 “颅内感染”收入院。患儿来自农村,无头颅外伤史,未接种卡介苗,其邻居为咳血患者(诊断不详)。入院查体:T 38.5℃,R 30次/min,P 115次/min;神委思睡,反应较差;皮肤未见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前囟0.5cm× 0.5cm,稍饱满;面色苍白,颈阻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存在;未见口角歪斜,双侧鼻唇沟对称;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肋下2.5cm,质软缘锐,脾肋下0.5cm,余未扪及包块;四肢肌张力稍高,手足尚暖和。双侧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9.5×109/L,N 0.85,L 0.15,Hb 125g/L,PLT 385× 109/L;肝肾功能正常。
诊断:①结核性脑膜炎 (早期)?②不规则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
处理措施:
(1)脑脊液检查:常规+涂片找抗酸杆菌+墨汁染色找新隐球菌、生化、培养 (普通培养+结核培养+真菌培养)。
(2)头颅及胸部增强CT或MRI。
(3)血培养、血沉等。
(4)PPD皮试。
(5)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6)抗感染,一旦诊断明确,即予四联抗结核治疗。
(7)对症及支持治疗。
二、沟通背景知识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常源于原发性肺结核。在原发性结核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大多数结脑起病缓慢,病程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前驱期,1~2周):
(1)结核中毒症状,表现为不规则的发热、纳差、盗汗、消瘦等。
(2)性格改变。
(3)其他表现,如头痛呕吐。
(4)脑脊液的检查。
中期 (脑膜刺激期,1~2周):
(1)结核中毒症状加重,如病儿消瘦更明显。
(2)颅内压增高突出。
(3)脑膜刺激征阳性。
(4)脑神经损害,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 (Ⅶ),其次为动眼神经瘫痪 (Ⅲ)和展神经 (Ⅵ)瘫痪。
(5)其他,如偏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6)中期脑脊液变化明显。
晚期(昏迷期,1~3周):
(1)极度衰竭,呈恶病质。
(2)浅昏迷、昏迷。
(3)惊厥、去大脑强直或角弓反张。
(4)水、盐代谢紊乱。
辅助检查示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或呈黄色,压力增高,细胞数 (WBC)多为(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一般可达1~3g/L,糖和氯化物均降低;脑脊液涂片做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及结核培养。胸部X线检查以肺结核最多见。PPD试验。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MRI)。
1.诊断
需要结合以下资料综合判断。
(1)病史:
①结核接触史;②卡介苗接种史;③既往结核病史;④近期急性传染病史:如麻疹、百日咳等。
(2)临床表现:
①结核中毒症状、性格改变、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②神经系统表现 (如头痛、喷射状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表现,还有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痹等表现)。
(3)辅助检查:
①脑脊液检查;②胸片检查;③PPD试验强阳性对诊断有帮助;④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MRI)。
(4)鉴别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隐球菌脑膜炎。
结脑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脑神经障碍。严重后遗症为脑积水、肢体瘫痪、智力低下、失明、失语、癫痫及尿崩症等。
2.治疗
(1)一般治疗:控制传染源;卧床休息、室内保持通气良好;保证足够的营养补充;加强护理,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
(2)全程足量分段抗结核治疗。
(3)肾上腺皮质激素。
(4)颅内高压的治疗: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利尿剂。
(5)脑积水的治疗。
(6)鞘内注射。
(7)对症治疗:包括惊厥的处理,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低钠血症、低钾血症)。
三、沟通内容及注意事项
1.诊断沟通
告知目前诊断考虑为结核性脑膜炎 (早期),但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并除外化脓性脑膜炎。
(1)脑脊液检查:常规+涂片找抗酸杆菌+墨汁染色找新隐球菌、生化、培养 (普通培养+结核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抗体检测,主要目的是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新隐球菌脑膜炎相鉴别。
(2)头颅及胸部增强CT或MRI为了解颅内有无脑积水、脑实质损害及肺内有无结核病变证据。
(3)血培养、血沉等为明确病原菌、了解有无结核活动的证据。
(4)PPD皮试为了解有无结核感染证据。
本病诊断难度较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明确结果,但应尽最大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或高度疑诊结脑则立即予抗结核治疗。
2.预后沟通
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
(1)抗结核治疗的早晚:治疗愈晚病死率愈高,早期病例无死亡,中期病死率为3.3%,晚期病死率高达24.9%,不治疗的结脑死亡率100%。
(2)年龄:年龄越小,病情进展越快,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
(3)抗结核治疗是否正确、彻底,方案、剂量、疗程是否正确。
(4)是否是原发耐药菌株感染,但儿童耐药比成人少。
(5)与脑实质损伤程度、有无脑积水有关。
(6)治愈标准:凡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正常,疗程结束后2年无复发,再需继续随访4~5年,方可认为临床治愈。
3.治疗和随访沟通
(1)一旦明确诊断或高度疑诊结脑,将采用四联抗结核治疗: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根据病情可能会加用激素 (地塞米松或泼尼松)治疗。
(2)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时间长,用药至少2周后方能见到疗效,总疗程1.5~2年。
(3)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及激素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4.费用沟通
因病情而定,住院费用可能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出院后若病情平稳,随访及治疗费用1年为3~5千元。
5.其他注意事项
告知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观察过程较长,可能需要多次做脑脊液检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用药过程中,需检测药物毒副作用,并根据情况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听力、视力检测等,并调整药物剂量。可能需要配合其他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