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摘要
患儿,男,7个月,因 “反复抽搐3周”入院。患儿主要症状为抽搐,表现为点头、弯腰、双上肢屈曲呈拥抱状,伴呼之不应、双目凝视,无吐沫、尖叫、发绀及尿便失禁,每次持续1~3秒,间隔数秒,5~8次为1串,成串发作,每日发作10余串。常在睡后转醒时发生,可自行缓解,抽后意识清楚,但活动减少。不伴发热、呕吐,无腹泻、咳嗽、皮疹,无毒物、药物摄入史。孕产史无特殊。2个月抬头并能逗笑,6个月可弓背坐,现不能独坐,不能逗笑,不认人。既往无 “惊厥”史,无颅脑外伤史。父母体健,家族中无抽搐患者。体格检查:T 36℃,P 110次/min,R 38次/min,头围40.5cm,体重5.8kg,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反应可,无色素沉着及减退斑,无面部血管瘤及皮脂腺瘤。头颅外形正常,前囟2.0cm×2.0cm、张力正常,发黑有光泽,无枕秃,无包块及压痛。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口角歪斜。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肝肋下2cm、剑下1.5cm,脾未及。腹壁反射及双膝反射对称引出,四肢肌张力稍低下,颈阻 (-),双侧克氏征 (-)、巴宾斯基征 (-)、布氏征 (-)。辅助检查:脑电图:高度失律。
1.诊断
婴儿痉挛征。
2.处理措施
(1)抗癫痫药物及ACTH治疗。
(2)进一步进行头颅CT等头颅影像学检查,寻找可能的病因。
二、沟通背景知识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IS)又称West综合征,是婴幼儿期特有的癫痫综合征。婴儿痉挛症的主要特征为痉挛发作和EEG的高度失律,常伴有智力发育迟滞。90%以上的婴儿痉挛症在1岁以内发病,新生儿期即可有痉挛发作,但常于2个月后起病,起病高峰年龄为4~6个月。婴儿痉挛发作可分为屈肌型痉挛、伸肌型痉挛及混合型痉挛。常伴有某些神经系统异常,如脑性瘫痪、小头畸形、脑积水、失明或耳聋等,这些体征主要见于症状性婴儿痉挛症患儿。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SPECT可协助发现脑内结构性或功能性病变。
1.婴儿痉挛症诊断特点
典型病例根据起病年龄、临床痉挛发作特点、精神运动发育迟滞、EEG高度失律等特征做出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尽量寻找有关病因。本病早期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EEG尚未出现典型的高度失律,此时诊断比较困难,应密切追踪临床及EEG变化。一般在发病1~2个月内即出现典型的临床和EEG特征。婴儿痉挛症应与下列婴儿期出现的癫痫或非癫痫性问题鉴别,包括婴儿良性肌阵挛、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婴儿良性肌阵挛性癫痫、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早发型Lennox-Gastaut综合征。
2.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并较普遍单用的药物。剂量为每日25~40单位,持续肌注2~6周。
(2)丙戊酸钠(VPA):
目前仍是治疗IS的一线药,以15~20mg/(kg·d)的剂量开始,无效时逐渐增加剂量,一般有效剂量为30~50mg/(kg·d)。
(3)大剂量维生素B 6:
10~20mg/kg起始,间隔2~3天增加10mg/kg,最大剂量可达40~50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2~3周。
(4)苯二氮?类药:
硝西泮起始剂量为0.25mg/(kg·d),有效剂量为2.5~5mg/(kg·d),氯硝西泮的有效剂量为0.1~0.2mg/(kg·d),可从0.05mg/(kg·d)起始。
(5)新型抗癫痫药:
①氨己烯酸:有效剂量为30~90mg/(kg·d);②非尔氨酯:起始用量为15mg/(kg·d),维持量为45mg/(kg·d)。
(6)其他治疗措施:
部分难治性IS可采用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00~400mg/(kg·d),连续3~5天,以后每周重复一次,连用4周,逐渐延长给药间隔,可每2~3周重复一次。
三、沟通内容及注意事项
1.诊断沟通
(1)首先告知家长根据患儿起病年龄、临床痉挛发作特点、精神运动发育迟滞、EEG高度失律等特征诊断婴儿痉挛症。该病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不是一单独疾病,并不与任何特定病因有关,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本病。包括产前因素、围生期因素、产后因素、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2)婴儿痉挛症临床分型:隐源性和症状性两类。隐源性婴儿痉挛症目前暂时未找到病因。但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隐源性病例将逐渐减少。症状性婴儿痉挛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其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指出可能的原因,如主要有:①围生期因素;②神经皮肤综合征,其中结节性硬化是婴儿痉挛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或变性病;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⑤脑发育畸形;⑥血管性疾病。
2.预后沟通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惊厥发作,并尽可能恢复或延缓智能和运动发育的倒退,有研究表明,若早期合理治疗,40%患儿的发作可基本控制,智能和运动发育可望基本正常。但总体来说:①IS可严重影响患儿智力运动发育;②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③大多数IS病例惊厥发作难以控制,80%~90%的患儿遗留精神运动发育落后;④约半数患儿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
3.治疗和随访沟通
(1)一般选用一线药物治疗,且需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并定期随访。
(2)开始服药时,一般每2~3周去医院随访一次,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
(3)告知患儿及家长有关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
(4)总的疗程较长,至少5年,甚至终生服药。
4.费用沟通
根据检查内容、不同药物及相关辅助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不同而不同。比如头颅MRI(平扫)750元,脑电图(清醒加睡眠)214元,视频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价格更高一些。这些普通检查所需费用1000~2000元。治疗方面:国产ACTH价格便宜,但近年来未有生产。进口ACTH一支大约20万,普通人不能承受,一般临床上以地塞米松替代 (该药价格便宜)。硝西泮、丙戊酸钠价格均便宜,只有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时费用较高,一般2.5g一支400~500元,治疗时根据体重计算用量。总之费用除上述因素外,还与治疗时间有关系。
5.其他注意事项
(1)在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如:不要独自游泳,洗澡时尽量坐在矮凳上淋浴,不使用浴盆。避免熬夜。
(2)患者佩带写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疾病名称的自救卡。
(3)不需要特殊饮食,平日里只需保证合理的营养,确保营养均衡摄入。尽量避免无节制的饮食。
(4)睡眠姿势也要尽量注意,应养成仰卧位或侧卧位的睡姿习惯,最好避免趴着睡的姿势。
(5)智力、认知功能明显落后的患儿,可进行特殊教育训练,但前提是未再癫痫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