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病例 肺吸虫病
病例 肺吸虫病
正文

一、病史摘要

患儿,女,3岁5个月,因 “咳嗽、咯痰4个月”入院,仅发热1次,体温38℃,不伴盗汗、消瘦、咯血、吼喘、胸痛、呕吐、腹泻等。既往体健。个人史:已接种卡介苗。补充询问个人史:患儿来自农村,有吃虾、蟹史。家族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门诊胸片示:左侧肺炎,左侧胸腔积液。查体:T 37℃,P 106次/min,R 30次/min,W 12k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皮下包块,唇周微绀,咽红,扁桃体Ⅱ°,未见脓点。左侧胸廓稍饱满,叩诊左下部浊音,双侧呼吸音不对称,左肺呼吸音稍低,双下肺闻及少许粗湿啰音。心无异常。肝肋下3.5cm,剑下2.0cm,质稍韧,边稍钝,脾肋下刚扪及。神经系统阴性。院外血常规:WBC 21.9×109/L,RBC 4.24×1012/L,Hb 116g/L,N 0.64,L 0.36,PLT 311×109/L。入院后血常规检查发现WBC 20.0×109/L,嗜酸性粒细胞34%。

1.诊断

(1)胸腔积液。

(2)肺炎?结核?肺吸虫病?

2.处理措施

(1)抗感染。

(2)进一步做胸CT、PPD皮试、胸水检查,大便漂浮物找虫卵,肺吸虫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检查,结果符合肺吸虫病,给予吡喹酮针对性治疗,临床症状及化验结果好转。

二、沟通背景知识

肺吸虫病又叫肺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禽共患的蠕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虫幼的虾、蟹或生水而患病。肺吸虫的种类较多,能在人体产生者有10余种,我市主要是四川肺吸虫。病原体常寄生于以肺为主,各脏器内,出现相应症状。

1.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不易确定,病程较长,症状随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异,以胸、腹、脑损害等表现最多见。

(2)全身症状:早期症状为发热、乏力、盗汗、食欲缺乏、反复荨麻疹。

(3)呼吸系统症状:初期发生胸膜炎,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及上腹痛,可痰中带血;后期痰变为铁锈色或褐色,此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可出现胸腔积液,胸水呈草绿色或血性。

(4)腹部症状:腹痛与腹泻是主要症状,腹痛以右下腹多见,有压痛,无肌紧张,可侵入肝脏引起肝增大,肝功受损或形成肝脓肿、囊肿。

(5)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严重感染者,以小儿多见。

(6)皮下结节或包块。

(7)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包积液。

2.辅助检查

(1)查痰液、粪便、脑脊液虫卵。

(2)肺吸虫皮试、检测血清抗体及检测血清中循环抗原,是早期诊断该病较可靠的方法。

(3)外周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X线检查:主要在肺的中、下部,早期密度不均,边缘模糊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病灶多变迁;中期呈单层或多层条状阴影;晚期有瘢痕形成,呈点状或条索状阴影,常伴胸膜增厚。四川肺吸虫肺部病变较少,以胸腔积液较多见。

三、沟通内容及注意事项

1.诊断沟通

(1)首先告知患儿肺部有病变、有胸腔积液的情况,需要明确病因。

(2)告知家属胸腔穿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胸腔穿刺可获得胸水进行生化、常规、培养、涂片等重要的检查,更有利于找到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3)胸部X线检查、免疫学检查的必要性。

(4)目前根据病史特点,首先考虑肺吸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必须除外其他感染所致胸腔积液。

2.预后沟通

一旦确诊为肺吸虫病、病灶仅波及肺部,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

3.治疗沟通

(1)病原治疗:采用对并殖吸虫有较强杀死作用的药物吡喹酮。该药疗效高,疗程短,服用方便,是目前治疗并殖吸虫的首选药物,剂量为25mg/(kg·d),分3次口服,连服2~3天,可用1~2个疗程。副作用轻,偶有心电图改变,血清转氨酶升高,中毒性肝炎等。

(2)伴胸腔积液者,可合用泼尼松,减少渗出。

4.费用沟通

治疗所需费用少。

5.其他注意事项

开展卫生宣教,改变生食、半生食虾、蟹及饮用生水的习惯,这是防止人体受感染的关键,不随地吐痰及大小便,防止虫卵入水。

上一篇:病例 慢性咳嗽 下一篇:病例 先天性心脏病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