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几天啦?”陈伟贤主任笑盈盈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大爷。
“三天。”大爷肯定地说道。
“睡了几晚上呢?”
大爷略一思索:“三,哦不,两晚上。”说完略带羞赧地笑了一笑,好像是个害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惩罚的学生。
“2+7等于几啊?”“9”
“我们来个难点的,100-7等于几啊?”“97,不是不是,是……93。”
“您哪一年大学毕业的啊?”“我……我是1945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46年被派到南京……我是老地下党……”老爷子神采奕奕,打开了话匣子关都关不住。
哈哈,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恢复得很不错。”陈伟贤主任称赞道,“要多交流,多说说话,有好处。”刘爷爷是个快九十岁的南方人,前天突发脑梗,紧急送到医院来救治,当时话都说不出来,手在空中划来划去。昨天问他在哪里,他还不晓得,今天思路清晰,对答如流,也能自己吃饭了,意识恢复得很不错。
“我们再到隔壁看看。”老年神经内科陈主任又转到隔壁去了。
“6床”是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能听得懂,但是表达不行。陈主任把听诊器放在他的肺部,仔细听了一会,“还是有点啰音”“舌头伸出来看看”,老年神经内科病房里住着的都是年龄偏大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都意识不清,需要鼻饲、吸氧,很难沟通。
“8床”血管炎,进行了脑脊髓分流手术,意识还不太清晰。“这是上午还是下午?”“上午。”“那现在大概几点钟啊?”“不知道。”“中秋节过完啦?”“不知道。”陈主任掀开被子摸摸“8床”的手和脚,“腿还疼啊?”“不……不……”“吃饭怎么样啊?”“巧克力。”“哦,想吃巧克力啊,怎么办呢,那只能吃一小块啊。”陈伟贤向患者交代道。“从原则上来说,其实一小块都不建议吃,但是都九十多岁的人了,如果不给他吃,感觉太不人道了。”
“11床”是酒精性脑病变,思维有些混乱,看见陈伟贤很高兴,眼睛里满是笑意。“医院好不好呀?”“我就在这里,住医院不想家。”“今年多大啦?”“57岁”“到底是多少啊?”“75岁”“住院用了多少钱啦?”“11床”露出一点狡黠的笑容说“几万块总有的”。跟他多聊天,他高兴,陈伟贤有时候就会多逗逗他。
这些帕金森病、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轻度痴呆或是重度痴呆,很多都需要鼻饲和吸氧,几乎一半患者没有意识。尽管这些患者很多都不会表达,甚至一直都处于昏睡当中,陈主任也都一一走进去看一看,跟他们聊聊,听听他们的肺部,看看他们的手和脚,问问护工患者的饮食……在她看来,他们就像是一群“大孩子”,沟通或许没法得到很好的“回应”,仅仅是说说话,甚至是看一看,但是她能了解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观察到他们的微弱变化,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她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