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窗外唯有月亮挂在枝头,寂静寥寥,今夜却注定是个不眠夜。
匆匆的脚步声、患者的喘息声和家属的抽泣声回荡在病房里,在重症监护室躺着的是年仅32岁的一位年轻女士,孩子还在嗷嗷待哺,丈夫焦急万分。患者发病快、病情重,虽然经过积极抢救,但是仍然机会渺茫,奄奄一息。丈夫情绪激动,虽然主任一直在劝解,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男子一时难以接受,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嚎啕大哭,主任为难地看着,男子也毫无顾忌地宣泄着感情。下意识地我掏出了纸巾,蹲在男子身边,递给了他,并对他说,“你的家人还在等着你去安慰,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家里的老小都眼巴巴地望着你。”男子愣了一下,接过纸巾,停止了哭泣,呆呆地坐着,时不时回头看看妻子。这时主任也跟我们一起靠墙蹲了下来,轻轻地说,“我陪你们坐会儿。”他与患者家属相视的一刹那,我能看到患者家属的理解、感谢,还有信任。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的墓志铭听起来是多么简单,实践起来却是需要真真正正地把患者放在心上的。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深深明白,有时候安慰、陪伴和倾听更是一种良药,是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