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点滴小事,温暖人心
点滴小事,温暖人心
正文

医院门诊大楼,是一个很繁忙的地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行色匆匆地走过,其中有医生、护士、导医,但人数最多的还是来就诊的患者。数千人的门诊量,再加上陪同的家属和亲友,让门诊大楼每天都十分热闹。有些患者已经是医院的常客,他们熟悉医院的每一个角落,熟门熟路的去挂号、就诊、检验、拿报告,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

我见过很多人,初次来到医院,带着对自己健康的担忧和初来乍到的紧张感,在喧闹的大楼里茫然无措。他们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去哪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求助,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他们的求助对象。只要穿着工作服走在医院里,就会有人迎上来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请问内科在几楼啊?”“哎,我要做CT在什么地方啊?”“住院部怎么走啊?”……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都会被问到。我曾经有过一次经历,在人流密集的检验科门口经过,五步的路,被拦下来六次,几乎寸步难行。不得不承认,自己一开始还有耐心微笑着仔仔细细地指给他们看的话,问的人多了,只能边走边指个方向了事。有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会犯嘀咕,医院的指引标记非常齐全,又大又明显,为什么就没人愿意耐心地找一下呢?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那是一个忙碌的上午,我在经过检验科时被两个年轻人拦下来问路,余光中我看到了附近扶手电梯旁一个老婆婆盯着我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手里拿着一叠黄色的单据,似乎想过来又犹豫着。“随她去吧,她想问自然会过来的。”我对自己说着,又迅速地回答了几个人的问题,想快快回办公室把记录单做完。好不容易答完了一波问题,我从老婆婆身边走过,听到了一句带有浓厚口音的“哎,不好意思”,我停下脚步疑惑地看着她,老婆婆变得局促不安起来。

“我,我今天来挂了号,我不认识字,可以帮我看看我要去哪里看吗?”

“好的,您挂的是什么科呢?”我习惯性地露出微笑,公式化地问着。

“普外科……”

“普外科是吧?”

“不,是骨外科……”

“……”我被老婆婆的口音彻底搞糊涂了,“您直接把单子给我看一下吧。”

老婆婆显得更加局促了,她把手上的单子全部递给我,一边嗫嚅着:“真是不好意思,我一个人第一次来这种大医院,什么都看不懂,真是添麻烦,唉……”看着她紧张地快要哭出来的样子,我安慰她道:“别着急,没事儿的,你挂的是普外科的号,刚刚医生已经给你开了验血和B超的单子,你钱已经付过了,这是你的发票,你拿着它和你的就诊卡,去抽一下血做个B超就好了。验血就在这里走过去就是,B超在二楼,你可以坐电梯下去。”“哦,哦,是这样子的啊,谢谢你啊,麻烦你了。”老婆婆脸上仍然带着一丝茫然,但她不再多问,转身离开,却是往反方向走。她果然没有听明白。我叹了口气,追上前去把她拦下来,“阿婆,不是走这里,验血的地方在那里,喏,你看到没有,那个很大的窗口,我带你去呀。”“是吗?老婆婆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谢谢,谢谢,太谢谢你了!”她不停地向我道谢。我突然觉得非常地感动,对我而言这只不过是几步路的引导,占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对老婆婆而言,却是一个大问题。在医院不停地给人指路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别人而言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样能够温暖人心。

看着老婆婆离去的背影,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她和老婆婆差不多的年纪,也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如果她一个人来医院看病,一定也会手足无措,而且不敢出声,不敢多问。而我也希望能有一个人会对她和颜悦色,耐心解答她的问题,安抚她的不安,让她能够在医院里不要那么害怕和紧张。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有时候,患者要的可能只是一句贴心的问候,或者只是入微的关怀,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却能够在点滴之间给他们莫大的温暖。

上一篇:存善心、做善事 下一篇:好吧,我尽量试试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