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那一刻,我选择走到他身边
那一刻,我选择走到他身边
正文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和往常一样,新的一周以早交班开始。一个特别的病例引起了我的关注,患者男性,24岁,入院诊断是脑卒中。青年卒中?我不禁皱起眉。青年患者卒中原因往往不同于老年患者的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脑卒中,病因往往比较复杂,治疗起来更为困难,尽快检查清楚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非常重要。早交班完毕,我快步走过去,打开这位患者的病历。

啊?原来是前段时间呼吸科收入院的小严!说起来,这位小严算命途多舛了。小严师出名门,研究生阶段便做了很好的研究,拥有出色的成果,本已被某国外高校录取,毕业前夕却突然开始咯血。他原本并不在意,想不到越咯越多,于是到呼吸科就诊,被紧急收入院。医院格外重视该病例,组织多位院内专家会诊,并采取了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眼见逐渐好转的小严,又突发大咯血,被转入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好不容易熬过这一关,这又突发脑卒中伴发大抽搐,再一次被紧急抢救过来,可精神状态便不太好了。

追逐梦想的翅膀,似乎还未展开,便面临着折断的风险,太令人惋惜了。感慨之余,像所有的大夫、护士一样,我希望尽自己的专业所长,尽可能地帮助他。作为科里的临床药师,每周三要进行全科患者教育,像面对每一个疑难病症一样,我提前查阅了大量该病例相关的资料。当我走进病房时,小严正沉沉睡着,我就把自己准备的内容,一点点耐心地和家属进行讲解,告诉他们用药时需要注意什么,也解答他们的一些疑问。之后每次路过小严的病房时,我都会停下脚步,过去和家属多聊聊他的病情和用药,小严自己不能讲话,我尝试微笑着鼓励他,“今天状态不错,加油!”

时间过得很快,快得让你感觉它在奔跑。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早交班的时候,护士们说起小严在周末时突发精神状况,伸手想要抓住值班医师的胸牌,把值班医师吓得一天都没出病房。小严临时被转到康复中心,但康复中心拒绝收治仍有精神问题的患者,于是当天晚上被迫转了回来。家属对此意见很大,加上小严的精神状况似乎愈发严重,氛围变得更加紧张,大家开始有些担心,甚至害怕与小严接触。

周二,我带着实习生在病房进行患者教育。当走到小严的病房时,有学生停下了脚步,犹豫着不敢进入病房,害怕小严会打人。我走到病房门口,病房中的小严,精神状态更差了,眼神恍惚,却直直地盯着门口的我们。坐在旁边的父母,看着我们同样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搓着手,眼神中有伤感,却也能让你感受到那份期待。我没有停留,径直走了过去,向着小严父母微笑着点了点头。拿起小严的用药单子,问起这几天的用药情况,我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清楚每一种药品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小严一直认真地听着,眼睛泛起微微的光,小严的父母时不时地点头,问我几个问题。末了,还念叨着,严儿,将来要和师姐一样,做一名好药师……

走出病房时,我留意到几位学生不知何时也跟着我进入了病房,每个人都若有所思。此时此刻,我也一样。面对小严,面对患者,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作为一名医者,我们的责任和价值究竟在哪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我进入学校所接受的第一项教育,也是毕业时,学校师长们最后的叮嘱。这句誓言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医者必须要承载的患者的信任。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在面对患者的痛苦时,感受并理解患者的痛苦,尽己所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对一名医者责任心的最基本要求。我想起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不是万能的,能够真正治愈的疾病依然寥寥。专业技术是我们的手段与工具,而与患者一起,“医者仁心”才是医者的根本。当患者与家属面对疾病的痛楚时,医护人员轻轻的一句安慰可以给患者、家属莫大的鼓励,带给他们心里一份宁静。

之后的日子里,小严一天天好转,用药剂量也慢慢减少了。再去做患者教育的时候,已经能说简单的词语了。真心希望,有一天,折翼的梦想,能再次被放飞!

上一篇:你就不能道个歉吗 下一篇:有时无声胜有声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