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进江苏省人民医院实习开始,遇到的患者形形色色,姿态万千,有七八岁指着我叫“大哥哥”的小姑娘,也有颤颤巍巍满头银发叫我“小伙子”的老大娘,还有不知道叫我什么干脆一张口喊我“老师傅”,把人弄得哭笑不得的大叔,但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记忆深处的那一位老大爷。
记得刚轮转到检验科门诊时,我负责尿常规的检验,是检验科少数要和患者直接面对面沟通的岗位,“任重而道远”,大家一直这样玩笑形容。说起来,尿常规虽然简单,但也是三大常规之一,几乎人人免不了要碰到。每天上午不到七点半,窗口就排起了几条蜿蜒的长龙,排在走廊里甚是壮观,每天既要维持秩序,又要操作检验仪,还要同时向患者说明检查步骤与何时出报告、如何缴费,任务艰巨,稍不留神,后面的长龙就会混乱,这时候就需要耐心地劝导与安抚,让不耐烦的患者安静下来,耐心等待。这需要很高的沟通技巧与经验,否则很容易引发一场医患矛盾,留下不快。
有天早上,像往常一样,还没到八点,门诊尿常规窗口前就排了黑压压的一群人,可能都是赶着一大早来挂号看病的远道而来的患者。我正忙着给一位大妈检测尿常规,一位穿着朴素的大爷凑近了我的窗口,问道:“小伙子,我的报告啥时候出结果啊?等了快半小时啦!”我正急着和大妈交代相关事项,没来得及回答。老大爷擦擦脑门上的汗珠又问了几遍,我接过老大爷的病历,一看号码,是早上第一位患者,早已做完,报告已发。于是就对老大爷说:“你的报告早就好啦,快去一楼去取吧!”大爷点点头,谢过,转身走了。
我又接着开始给后面的患者检验尿常规,队伍持续前进。这个小插曲像河流里的浪花一样转瞬而逝。没想到过了十几分钟,这位大爷又出现在了窗口前,脸上挂着细细的汗珠,双手开始有点抖得厉害,他说:“小伙子,你说的报告怎么没有啊!我去一楼取报告处查了发现没有啊!”我怀疑地看着他,说道:“肯定出了,你再去看看,不然让旁边的人教你一下。”大爷转头又去了。没过多久,大爷又回来了,这回他的手抖得更厉害了,脸涨得通红,声音也大了起来:“报告真的没有出啊!小伙子你再帮我看看。”我将信将疑地打开工作系统,向上翻到第一行,找到大爷的名字,顿时傻眼了。原来,这一天的报告都已经发出去了,唯独老大爷的报告由于一时疏忽,忘了提交,难怪老大爷几次都没有找到报告。当时如一盆冷水泼下来,觉得这下麻烦了,老大爷的脾气看来也不小,这下如何收场?顿时心里七上八下慌了神,只能硬着头皮说:“大爷,你的报告刚出来,你再下去拿吧”,却也知道这话显得讪讪无力。大爷一听:“什么,刚出来?不是说半小时前就好了么?”我只能回答他,工作出了一点疏忽,等着老大爷发作。老大爷满脸已是通红,双手抖动起来,眼看就要发作,我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没想到老大爷吸了一口气,镇静下来,缓缓地说道:“小伙子,你还年轻,我都73岁了,在这么大的医院里,从一楼到三楼,来回三四趟,身体吃不消啊,你就不能道个歉吗?”万万没想到,看起来脾气挺大的老大爷竟会这么说,态度如此温和,这哪里是医患之间的争吵,简直是前辈对后生的爱护与提点。至此我才想起,由于紧张激动,竟连一声“对不起”也忘了说,当下对着老大爷,穿着白大褂深鞠一躬,连声说道:“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然后发出了老大爷的报告,所有指标都是正常的。老大爷也缓和下来,恢复了平静,带着报告转身离去。
故事至此告一段落,我也从坐在窗口的新手逐渐成熟,转过很多岗位,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与家属,只有这一位老大爷,让我心服口服,记忆犹新,堪称我人生中只见过一面的老师。从这件事中我学到了很多,犯错误固然可怕,但犯了错不纠正,不承认,更加可怕。古语有云,正人需先正己,面对他人的过失,需要先检查是不是自己弄错了,是不是误会了别人。从此以后,我在和患者的交流中,总是细心检查自己,勇于承认过失,然后发现大部分的患者竟然如此宽宏大量,对于一些小的疏漏,只要不太严重,可以挽回,都表示没关系。良好的沟通和诚恳的态度,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效果,可能发生的争吵都停止了下来。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那位颤抖的老大爷,“我都73岁了,你就不能道个歉吗?”如同巨人。
面对这样的一位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患者,我能感受到的只有自己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