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患者的沟通应该从实习开始的第一天说起,每天都在与不同的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沟通的次数多得难以计算。
闲歇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回忆跟放录像一样倒带,回到我实习开始的时间、地点……
那是我轮转的第一个科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呼吸病房,我每天和一起实习的同学干着相同的活:收发体温表、按时测量血压、定时发药、测血糖。日子每天周而复始,我们也每天机械地按时完成我们的工作,患者们都很积极地配合着治疗。直到有一天,遇到一位新入院的老者……
这位老者的姓名现在已经模糊了,可是第一次与他的对话依旧记忆犹新。那是他入院当天的下午,我和同学分别给所有住院的患者发放体温表,该到收体温表数脉搏的时候了,那位老者就是不同意同学给他数脉搏,也不愿意测量体温。我走到他的病房门口,听见里面轻微的争执声,同学一再跟老者强调,脉搏必须数,体温也必须得测,这是规定,要不然没有办法给您画体温表了,再者说,不就测个体温,数个脉搏吗?老者还是固执地说:“我就是不想让你们给数脉搏,我也不想测体温。”这时候我走进病房里面,拉了下我的同学,询问怎么回事,同学看了我一眼说:“我要给他数个脉搏,他就是不同意,这体温表也发半天了,也没测,跟他说半天了。”我看了看这位老者,情绪似乎有点激动,“那咱们走吧”,说完我拉着同学走了。“这体温没测,脉搏还没数呢?这就回去拉?”“嗯,你没看见那老爷爷都不高兴了?这样吧,一会儿我再过来看看”,就这样我和同学一起回到护士站,绘制了其余患者的体温单。
活干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起身拿了支体温表又走向了刚刚那位不愿意配合的老者病房,其实我也挺奇怪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身体上出现不舒服了,才会来到医院,都是希望赶紧治疗好了,尽早出院的,所以一般的患者都是很愿意配合医生护士的。想着,就已经到病房门口了,我进里面看着这位老者,他也抬眼看了我,紧接着自己嘀咕一句:“我可不测体温。”我走了过去,坐在他床边的椅子上,看着老者说:“爷爷,能不能告诉我,您为什么不愿意测体温,不愿意数脉搏啊?”“我就是不愿意。”“行,那咱俩聊会儿天,行不?”看他没有说话,我又接着说:“我爷爷是跟您差不多岁数,我就叫您爷爷吧,您家里有孙子,孙女吗?”提到老爷爷的家人,明显感觉他脸上的表情都柔和多了,“嗯,我有一个闺女,一个外孙女。”“那您外孙女多大啦?上学呢?还是已经工作了?”听到这,老爷爷的劲头来了,“你看着跟我外孙女也差不多大,她呀……”听着老爷爷滔滔不绝地聊着天伦的乐事,我也不自觉的嘴角上扬,一边点头一边随声附和,仿佛看见自己的爷爷正和自己讲着这些故事呢。瞬间感觉自己和老爷爷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真的如同一家人。
过了会儿,我跟老爷爷说:“爷爷,您看,咱这体温表试上呗,我帮您再数个脉搏,可以吗?”“那好吧”爷爷点了点头。帮爷爷夹上体温表,我又跟爷爷聊起来,“爷爷,刚刚听您聊,您外孙女跟您的关系肯定特别好吧,您肯定特别疼爱她。”爷爷点了点头,“从小我和她姥姥带大的。”“我知道,您现在肯定很想念您的外孙女吧,可是您现在住院呢,也见不到,我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但是啊,生病了就得住院治疗,等您这病治好了,您不就能回家看您外孙女了吗?”爷爷没说话,抬头看了我一眼,我接着说道:“所以啊,在医院,咱们配合医院医生护士的工作,不是为了完成我们的工作,而是为了尽早地治疗您的疾病,让您能早日恢复健康,也就可以早点出院回家了,您说对吗?”“嗯,我知道,我会配合治疗的。”测完体温,数完脉搏,我站起来跟老爷爷说:“爷爷,以后您的体温脉搏,我一个人包着,行不?”“行啊,我一定配合你,还有,谢谢你啊,小姑娘,看到你跟看到我外孙女一样。”“您不用跟我客气,就像孙女跟爷爷聊天还说什么谢谢啊,那我先去工作,您先休息一会儿吧。”
走出病房门口的那一刻我明白,其实老爷爷不是跟医护人员较劲,也不是性格古怪,只是他跟自己较劲,他想念自己的家人,他才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出现这种抵触的情绪,我明白老爷爷需要的不只是关心,而是类似亲人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