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个小护士懂什么?我的药到底加进去没有,怎么还是不舒服……”一句句不信任的话语像鞭子抽打我们的心灵,同事天使般的笑容渐渐转变成卖保险式的职业笑容,也只能耐心解释。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画面,思绪渐渐的回到了两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
同往常一样,中午交接完,正准备回治疗室,突然背后传来标准的北方口音:“护士,我要挂水。”回过头来,看到的是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女子,接过患者的药,请她到诊室的平车上等候。我像往常一样回到治疗室登记留观患者的信息。患者:周佳敏(化名)、诊断:冠心病、核对医嘱、药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刚拿起注射器准备加药时,一转头,吓我一跳,有个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定了定神,这不是刚被我送回去躺在平车上的患者周佳敏吗?
“您先回去歇着,我加完药马上过去给您输液。”
“嗯,”她纹丝不动。
“还有事吗?”
她双臂抱在胸前,面无表情地说:“没事!”
“这是治疗室,非工作人员不能逗留。”我恳切地劝导着她。
犹豫几秒钟后,她挪动了两步,站到门外去了,可是依旧不愿离开。我纳闷地问她:“躺在车上等我输液不比站在这舒服多啦,何况您胸口不是不舒服吗?”
“我得看着你加药,我走后,谁知道药最后有没有加进去?”一句话让我猛得后退了两步,愣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
“她为何这么想?难道曾经有过这种经历?还是……”于是我收拾了一下失落的神情,缓了缓语气对她说:“慎独是我学校里五年来学习的职业精神,踏入工作岗位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我们行事光明正大,也不怕你们群众监督。您想看,我也不拦你,您胸口不舒服,还是坐在旁边椅子上看吧!不过您也要明白,这药我就算是一滴不漏地给您加进去,也不能保证您的病能很快好起来,更别说偷工减料,毕竟治不好您的病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呀!”
或许是觉得我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几分钟后她若有所思地走了。
来到诊室,她已躺在平车上,看到我她用怀疑的眼神打量着说道:“我的血管一直不好打,你行不?可别又是一个拿我做实验的!”
“好好好,我先看看,不行的话我喊我们老师给您穿刺,行吧!”依旧是怀疑的眼神,但也没有拒绝我,已然很欣慰了。由于患者心脏不好,两只手都明显水肿,只能看到细细的蓝丝。“请您放心,我穿刺过比您血管还不好的患者,都成功了,所以请您相信我。”她没有说话,但我看到她的表情有所放松了。
扎止血带、消毒、穿刺、一针见血,我俩相视一笑,她紧锁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了,同时竖起了大拇指,“小姑娘不错啊”。我笑着向她交代一些药物注意事项,她频频点头说道:“以前在老家护士每次输液都是挂上水就走,你是第一个向我交代注意事项的护士,还是大医院的服务态度好啊!姑娘,之前那样想你们真是不好意思啊,你别往心里去啊!我没有恶意,只是……你能理解我吗?”“您的肯定就是对我的最大鼓励,您的质疑是在给我们工作提意见,又怎么会往心里去呢!久病不愈的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
后来,我们交流中才知道她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好几年了,多年的求医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并且在和病友们交流中,听说现在有行为不端的医护人员……便有了芥蒂,但是我们让她有了改观,不会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我只能苦涩一笑,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或许她所说的事只是谣言,又或许是真的,无从考证。但我们却可以用行动证明,只要我们真诚对待患者,回报我们的也只会是信任和感激,而不是怀疑、不安。
从那以后,每一次的治疗操作中,那个患者若有所思的眼神和转身离去的背影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时刻鞭策着我……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病痛的折磨,难免对医疗失去信心,有所怀疑,而我们应该去理解患者的“不信任”,以真诚和行动来重拾他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