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定:
小明10岁,8个月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反复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多次,均出现了并发症,且效果不佳。
人物扮演:张医生、小明爸爸、小明妈妈
地点: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办公室
情景模拟:
为了更好地向小明的父母告知小明的病情,张医生将小明的父母请到了医生办公室。
张医生:你们好,我需要跟你们交代一下孩子的病情。
小明爸爸:好的,张医生,您说吧。
张医生:孩子患甲状腺功能亢进8个月,症状也比较明显。之前反复多次应用抗甲状腺药物,都出现白细胞下降,甚至出现粒细胞缺少。前一次停了药,并且用了1个月的升白细胞药后,白细胞才慢慢恢复正常。这次又出现肝功轻度受损。目前小明已经不再适合药物治疗了。
小明妈妈:是啊,3次停药都是因为白细胞降得太低了,并且这段时间感觉症状没太大改善。
张医生:这正是我要跟您谈的。一般出现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严重并发症后,通常会选择131I治疗或手术治疗。但孩子年龄比较小,上述两种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跟您充分沟通,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小明爸爸:张医生,您说就行,只要对孩子好,怎么都行。
张医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我们通常会选择131I治疗,131I是碘的一种同位素,能释放β射线,服用之后,它几乎全部被甲状腺摄取,通过放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素的分泌。以往通常25岁以上的病人才考虑131I治疗,因为它毕竟是一种放射性物质,有增加癌症、白血病、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这项技术仅开展了几十年,远期并发症并不明确。孩子还小,将来的路还很长。再者,应用131I治疗后,50%的病人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并且以每年1%的概率增加,所以将来孩子几乎百分之百会出现甲减,需服用甲状腺素片。再者很多病人131I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小明爸爸:那目前来看,131I治疗后发生癌症的病人多吗?
张医生:从这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影响并不大,所以现在131I治疗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小明妈妈:那张医生,手术治疗是怎么做的?
张医生:手术就是把一部分甲状腺切除,甲状腺组织少了,产生的甲状腺素就少了,甲亢就得到控制了。它不存在放射线诱发癌症等问题,但是手术毕竟是有创性操作,也存在很多风险。术中通常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本身是有风险的。术中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水肿,损伤神经或甲状旁腺,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窒息、声音嘶哑、喝水呛咳、低钙血症、甲状腺危象等情况;并且术中切除的组织过少,甲亢会复发,切除的过多,就造成永久性甲减,需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还有一点,手术后脖子上会有疤,影响美观,长大后可能会比较介意。
小明爸爸:您说的这两种办法的利弊我都听明白了,但是乍这么一说我也很难作出选择。
张医生:那您先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吧,不过,要尽快给我们答复,我们好安排下一步治疗方案。
2个小时之后,小明家人决定行手术治疗。
【解析】
在制订诊疗方案时,医生可提供两种及以上的治疗方案供患者及家属选择,并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各种方案的利弊,确保其完全理解。另外,在确定诊疗方案时,医生必须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在本案例中,张医生根据小明的状况制订了两种治疗方案供小明家人选择。在详细解释了两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之后,张医生把方案的决定权交给了小明家人,并且给予了小明家人充分的考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