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与医技人员之间的沟通案例一
与医技人员之间的沟通案例一
正文

王阿姨腹痛并黄疸1个月,当地县医院建议她来省城医院看看。她和老伴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早上6点就赶到了医院,终于有幸看上了专家门诊。

接诊的杨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说:您以前有胆囊结石,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我看到了,您先去做个腹部CT吧。

老两口交完费用,在CT室外等了2个小时才被叫到。

负责做CT的技师一看病人的申请单,不解地嘀咕道:胆囊结石平扫最清楚,为什么要做强化呢?

这句话被老两口听到了,非常不高兴,立即回去找杨医生:你为什么直接给我们开强化CT,人家CT室的人都说没有必要,你让我们多花钱,是不是有什么好处?不好好给我们看病,只知道开检查。

候诊的病人都来看热闹,杨医生特别尴尬,解释道:根据你的症状,你需要做一个强化CT,平扫CT并不能明确诊断。如果平扫后再强化的话,多花钱、多吸收放射线不说,还浪费时间,今天就出不了结果了。我给CT室打个电话。

杨医生:请问是CT室吗?我是消化内科门诊,您记得刚刚有个黄疸的病人去做腹部平扫+强化CT吗?因为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我便在申请单诊断一栏里写胆囊结石,但这次我怀疑是胆总管占位,让您误会了。

CT室刘技师:噢,不好意思,我不应该嘀咕那句话,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您让病人过来吧,我待会先给她检查。

可是老两口并不听从杨医生的解释,无奈,只能给她先开平扫CT。

结果下午4点拿报告时,放射科的医生怀疑王阿姨患有胆管肿瘤,需要强化才能下结论。老两口只能再次去找杨医生开平扫后强化申请单,不仅多花了钱,而且第二天才能做。

【问题】

1. 提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如果你是这位临床医师,会采取怎样的方法与医技师沟通?

【解析】

临床医师和医技师间由于专业背景、关注角度的差异,在诊疗过程中难免产生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增进合作,才能消除分歧,共同提高。本案例中,刘技师在对医嘱存在质疑时,应主动将自己的疑惑反馈给临床医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在病人面前表达对临床医师的质疑,以至于引发病人与临床医师间的矛盾。而杨医生在受到质疑后,积极地与医技师和患者解释其医嘱的必要性,有效地解除了与医技师间的误解。

在临床工作中,医技师和临床医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医技师给临床所提供的一切服务仅限于检查结果准确的保证,以及对于该检查项目或者检查结果普遍意义的解释,而不可试图替代临床医师为某一具体病例作出最终诊断。医师作为检测信息的发出者,在填写申请单时应该完整、清晰、规范地表达信息。由于临床医师面对的是患者及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医技师面对的是仪器设备在检测病人某一部位或脏器时的数据和信息,他们各自工作环境不同,研究的客体不同,有时候得出的判断有些差异在所难免。因此临床医师在申请各种特殊检查时,应该与医技科室充分沟通已经获取的病史资料、体格检查结果、特殊问题、申请检查的目的等,减少分歧的产生。

上一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案例三 下一篇:与医技人员之间的沟通案例二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