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疗机构与媒体沟通案例二
医疗机构与媒体沟通案例二
正文

春节期间,某市高速路上发生一起特大车祸,国内众多媒体十分关注车祸的有关情况,记者们纷纷赶往事故现场及医院了解情况。

当救护车持续送来新伤员的时候,记者们上前拍照记录医生的紧张救援,立马遭到医生的阻拦。“你们哪来的,有什么好拍的,让开让开!”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记者试图采访相关责任人。“谁让你们来采访的,快出去,不要妨碍我们抢救伤员!你们再不离开,我就喊保安动手了!”当记者想了解患者的救治情况时,一位自称“张主任”的人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大吼并安排另一名医生将记者们带到了医院大厅,记者们询问该名医生:“现在这些伤员伤势怎么样?”他回答:“我没有义务告诉你们,快点走,不然我喊保安赶你们了!”接下来的几天,多家媒体来到医院了解病员伤情,均受到了阻拦与拒绝。

事后,各家媒体都对该医院阻挠、拒绝记者采访的行为进行了抨击,认为新闻媒体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主要渠道之一,记者的采访权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医院的行为是对公民知情权等基本权利的剥夺。在这场事故救援中,虽然该医院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医务人员细心护理伤员、紧张研究医疗方案,伤员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但因医院对待媒体的态度问题,导致医院在媒体及公众面前树立了极其不好的形象。

【问题】

1. 在上述案例中,医生的行为存在哪些问题?

2. 面对记者的采访,医生应如何处理?

【解析】

本案例反映的是在社会热点新闻下,记者本是想要了解交通事故的相关情况,后因医生的拒绝采访,而演变为对医院剥夺公民知情权的声讨。医院与媒体应该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关系,医院配合媒体的采访,媒体客观真实地记录医院的行为措施,引导公众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正确认识,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上述案例中,当医生在忙碌中受到记者采访,应礼貌地向记者说明现在不方便回应,稍后院方会有负责人与大家沟通。院方在不影响医院的救治活动前提下,应及时派出人员向记者介绍伤员受伤和医治的情况,引导记者拍照录像。

社会新闻是指以社会伦理道德为基础对现代社会解析,反映生活、问题、现象,有深度、有教育、有传播意义的事实新闻报道。医院是与生老病死息息相关的场所,时常会发生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医务人员学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非常重要。

首先,遇到媒体采访或拍摄,需要求记者持有效证件或单位介绍信与相关负责部门联系,经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接受采访;要注意个别记者为了追求新闻效应,不表明记者身份,以患者伤者家属、亲戚、朋友的名义进行询问甚至是套问,需要警惕。对于重大抢救、灾难事故以及涉及刑事犯罪的事件,对外发布新闻或通报信息的权限必须高度集中,当事医生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情况,再由医院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经过政府部门的对于事件内容及发布时间的审核与授权,医院方可指派专人接受记者采访和发表谈话。期间当事医生若遇媒体采访,可向其说明医院稍后会就此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到时会安排媒体记者采访;涉及医疗纠纷的采访,在没有调查清楚事件之前不接受采访,但不能生硬拒绝,要向记者解释清楚,并表示将对事件进行了解,展现出无论责任在谁,医院都将积极负责、绝不推诿的良好态度;由于社会纠纷引发的医疗事件,患者家属邀请记者采访或记者强行要求采访的,医务人员要将患者的救治摆在第一位,同时要向患者家属及记者明确:若因采访而影响治疗导致的后果由其承担责任。

其次,在采访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待记者有礼有节、热情大方,事前准备好采访内容,向媒体传递医院的正面形象,并尽可能让其真正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医学科学的现状及医务人员的艰辛等,争取获得理解与支持。面对记者的提问,要针对医学原则和客观事实,作出表述准确、逻辑严谨的回答,可以与记者谈论一些医学常识、发展规律等经得起推敲的信息,但要避免对不了解的情况随意下结论。

【知识点】

1. 如何回答敏感问题

(1) 搭桥法:“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

(2) 反问法:“您是从哪里得到这种说法的?我对此并不清楚。”

2. 如何重申重点

(1) 桥接法:当记者把问题引向别的方向时,可以通过以下这些话,把采访拉回你想说明的核心问题,如“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有类似的误解,但真相是……”

(2) 重复法:为确保记者会选择恰当的内容,可以适当重复你的要点,集中宣扬你最想表达的信息,如“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在与记者沟通中,不仅要申明你的要点,同时还要告知记者你所想强调这一点的原因,它在事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使得记者自然而然并准确无误地接受到你所想传达的信息。

3. 如何回答攻击性问题:当面对记者提出一些攻击性问题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记不要用言语回击甚至与记者发生冲突;其次,态度要坚定,是子虚乌有、道听途说的,一定要加以更正,如“这是不可能的,实情是这样的……”。如果记者提出极端假设情况,可以拒绝作出回答,“对于不可能存在的假设,我无法回答你”。

上一篇:医疗机构与媒体沟通案例一 下一篇:医疗机构与媒体沟通案例三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