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先生,40岁,躯干四肢红斑脱屑20年,既往诊断“银屑病”,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常规治疗疗效欠佳。数月前,去某三级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告知其现医院正在进行一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药物观察试验,药物是一种治疗银屑病的最新生物制剂,国外药厂生产,在国外已广泛用于重症顽固性银屑病治疗,疗效肯定,非常适合你这种病程长、常规治疗反应不好的患者,而且全国受试患者有限,决定晚了可能就不能入组了。张先生常年受银屑病折磨,当即决定参加此临床药物观察试验。医生交给患者一份知情同意书,说你坐在一边仔细看,看完后签个字。几页知情同意书张先生匆匆看过,就签名入组了。与张先生同时入组的还有一位李先生,两人每次都是同一个时间段用药、检查、复诊。经过两次用药后,李先生全身银屑病神奇般地消失了,张先生的病纹丝未动,张先生坐不住了,跑来质问医生,这么好的药物,别人都有效,为什么我没效,医生告诉他,很正常,药物临床观察试验是随机双盲试验,随机分组,你有可能在对照组,现在没有出现治疗反应很正常。张先生生气地说,凭什么我就要在对照组,为什么试验前没有告诉我,医生拿出知情同意书说,你怎么不知道,你都签字了。张先生说,我文化程度不高,你们那咬文嚼字的文书谁看得懂,我不参加了,我要退出。入组患者脱落最终会影响药物临床观察判定,后经过与患者仔细沟通,详细告知其药物临床试验如何分组、用药,并告知其在设定的时间段后对于对照组患者有补充试验用药方案,最终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张先生参加完全程药物观察,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问题】
本案例中临床试验患者入组时医生的沟通方式有问题吗?
【解析】
本案例中,研究者在繁忙的门诊时间中,只简单地告知患者该药物临床观察情况,知情同意书让患者自行阅读,未考虑不同文化层次理解力的差异,并告知患者入组困难,潜在使患者匆忙中决定入组。在药物临床观察中,研究者必须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告知受试者试验的目的、试验的过程与期限、检查操作、受试者预期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告知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每组的受益、风险及对照组相应的补偿;还必须给受试者充分的时间以便考虑是否愿意参加试验。这样患者在入组后,就能以积极稳定的心态配合参加完全程药物临床观察。
【知识点】
1. 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必须熟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试验性临床医疗规定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根据试用目的制定协议书;项目方案、项目名称与项目内容应当保持一致,医生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2. 选择合适的受试者。审查进行药品试用的群体或个体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域、适应证、禁忌证等问题;同时给受试者充分的时间以便考虑是否愿意参加试验。
3. 充分告诉患者参与的是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临床医疗,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疗效的诊断治疗。明确告知患者自愿参与的药品试用活动是属于诊疗活动中的试验性临床治疗,患者同样享有知情同意权。
4. 试验性临床治疗存在风险。研究者应了解并熟悉试验药物的性质、作用、疗效及安全性(包括该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有关资料),选择适用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的药品种类。医疗机构应严把试用药品的质量关;聘请项目法律顾问,随时检查、评估与处理法律隐患,防止产生医疗事故争议。保管好医疗机构批准文件和患者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