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医患沟通案例二
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医患沟通案例二
正文

王先生带着生病的妻子到医院精神科就诊,接诊医生热情地同患者打招呼:“你好!请坐”,并用手示意患者坐下。医生伸手接过家属递过来的挂号条,用亲切而温和目光看了一眼患者:“张××,多大啦?”等患者怯怯地做了回答后,医生问患者:“哪里不好?”患者家属开始描述:“她最近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在最难受的时候心脏跳动快,有点心律不齐的感觉,心慌得厉害,身上没劲。”医生回应道:“这些是身体方面的问题。身体不舒服,心情也会受影响吧?” 患者叹口气说“哎……每天睁开眼睛就觉得特别痛苦,生活看不到希望,觉得生命太长。每天只能靠看电视剧熬时间,什么也不想做,也做不了;不愿意出去,也不愿意见人。”医生回应:“就想与世隔绝?”患者点头称是。在家属和患者的叙述过程中,医生认真地听着家属的叙述,时而跟患者求证一些模糊的信息。通过倾听与澄清过程,医生给出了明确的诊断“抑郁症”。然后同患者和家属一起制订了“药物+心理咨询+生活调节”的治疗方案。

【问题】

1. 如何评价以上案例中医生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沟通?

2. 你认为哪些言语和做法值得学习?

3. 与抑郁症患者沟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在本案例中,医生面对的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其沟通方式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首先,抑郁症患者没有谈话的欲望,回答问题反应迟缓。面对这种情况,医生热情主动地同患者打招呼,通过亲切温和的目光和语调营造出一种关怀、接纳的氛围。为了全面而准确地采集病史,医生在家属叙述病情时,边倾听边向患者求证澄清。其次,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兴趣索然,主观痛苦感强烈,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医生为了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在感受,运用了一些简洁的开放性问题,如“哪里不好”,引导患者讲出有关疾病的情况、想法、情绪和感受。第三,当患者诉说自己“不愿意出去,也不愿意见人”的状态时,医生给出的回应是:“就想与世隔绝?”这句回应是一种“同理心”的表达,它意味着医生已经理解了患者的状态和感受。

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开端,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怀、接纳、理解、尊重和耐心倾听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石,这些基石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铺就。本案例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案例,医生说话并不多,但他的一举一动都表达了对患者的关怀、接纳和尊重,恰当的反馈与回应又向患者传递出医生已经准确理解了他的病情和他的感受。不过在此沟通案例中,医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应该更多鼓励患者自己来叙述病情和病史,加强医生与患者本人的交流。

【知识点】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

1. 情绪低落 患者终日无精打采、郁郁寡欢。

2. 丧失生活兴趣和愉悦感 患者在生活中丧失了主动性,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和热情。内心痛苦强烈,感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3. 感觉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患者自感反应缓慢,懒得活动,自己感觉工作学习都很困难。感觉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看不到希望,就像掉进大海或深渊一样。自感过度疲劳,打不起精神。

4. 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患者总是毫无理由地自责或有过分的罪恶感。

5. 有自杀观念或行为 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

医生与抑郁症患者的沟通方法:

1. 以关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同患者交谈。

2. 鼓励患者自己叙述病情和病史,以便医生能够直接了解患者的认知和体验。

3. 由于患者缺乏说话的动力,医生可以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法问诊。

4. 在不伤害、不暗示患者的前提下寻找机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取向。

上一篇: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医患沟通案例一 下一篇: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医患沟通案例三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