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妇产科医患沟通案例四
妇产科医患沟通案例四
正文

谭女士26岁,怀孕38周,因为腹痛来到医院就诊,因为病房没有床位,在急诊留观。谭女士第一次怀孕,整个孕期很顺利,没有什么妊娠反应,身边亲戚朋友都说她事少,能忍,不娇气。躺在留观床上,谭女士看着周围几个孕妇,看到他们动不动就找大夫,看到大夫忙得已经不可开交,觉得这几个孕妇不体谅大夫,她自己一定不会轻易就麻烦大夫。半夜,谭女士突然觉得身下的床单湿了一大片,怕惊扰还在忙碌的医生,她就没有叫医生。陪床的丈夫觉察到妻子的不适,不顾谭女士阻拦,立即叫来值班医生,医生检查后,发现谭女士宫口已经开4cm,立即将谭女士送到了产房。谭女士在产房很快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看着躺在身边的宝宝,谭女士很后怕,要不是丈夫及时叫来医生,宝宝可能就会生在急诊留观床上了。谭女士好奇地问丈夫:你怎么知道我是破水而不是尿床了?丈夫说,从谭女士怀孕开始,这家医院就邀请怀孕的夫妇在孕妇学校听课,有医生和助产士定期讲解孕期有关知识,其中就讲到破水的问题。谭女士因为工作忙,一直没参加孕妇学校课程,都是丈夫在听。特别是住在急诊后,急诊的宋医生特意抽时间跟丈夫做了沟通,告知谭女士的丈夫,谭女士要临产了,需要在急诊留观,但急诊患者很多,病情都比较急,特别是产科孕妇,情况瞬息万变,医生不可能时时陪着孕妇,所以有几个情况出现后必须主动找医生,比如阴道出血、破水以及腹痛等。原来是医生早就和丈夫做了沟通,谭女士恍然大悟,和丈夫私语道:生二胎的时候还来这家医院。

【问题】

大大咧咧的谭女士险些把孩子生在急诊的留观床上,为什么还对医院很满意?

【解析】

妇产科急诊多,尤其是产科。临产时,胎儿的情况变化很快,为避免意外发生,除了医务人员努力外,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的相关知识非常重要。这家医院采取孕妇学校宣教的方式,告知孕妇及家属孕期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对在急诊留观孕妇,进行特别的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谭女士的丈夫参加了孕妇学校宣教,又和急诊医生进行了充分有针对性的沟通,避免了意外发生,从医院的沟通中获了益。

【知识点】

医患沟通的方式

临床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沟通。例如有针对性沟通、交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等。

有针对性沟通: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患者及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力求使其满意。本案例中急诊医生对急诊患者的沟通就属于这一类。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可以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可以换另一位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集体沟通: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发展及治疗过程。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产科孕妇学校就属于这一类,门诊手术前集体宣教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沟通方式。

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可实行书面沟通,在特殊病情告知时,常采用书面沟通,一方面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沟通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留着证据。

上一篇:妇产科医患沟通案例三 下一篇:妇产科医患沟通案例五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