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某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家人陪同下入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通过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多支病变,病情较重。王医生约患者及主要亲属到谈话间一起讨论手术方案。
人员到场后,王医生问患方以前有没有接触过心脏手术方面的知识,患方均表示未接触,他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心脏模型,将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部位一一告诉患方,并指出了病变程度。然后解释发病原因和手术方案:因为血管发生了变性,导致血管里脂质代谢异常,脂质斑块形成,就像本来平坦的自来水管道上生锈了,锈混合着杂质越来越大,使管道里面的空间越来越小,水流不过去了,意味着下面的单位得不到水喝。同理,冠脉狭窄的后果意味着远端的心肌等组织得到血液滋养不足了,需要送过足够的血液才能保障远端的心肌等组织正常工作。病人是三支病变以上患者,根据诊疗规范,治疗方案首选搭桥,另有介入手术和保守疗法可供选择。什么是搭桥手术呢?搭桥手术,又叫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就是这儿狭窄了,我们所做的是绕过这儿,用一根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在主动脉和血管的远端建立一个通道,就像搭一座“桥梁”一样,从主动脉运送血液过去,使远端组织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使用的这条血管一般取自胸廓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部位。不用担心被取部位的血管供血情况,那里有很多血管的交叉,可以代偿供血。如果一切顺利,大致的费用是×万元,如果不顺利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后续的费用就会相应增加而无法估计。
王医生接下来又介绍替代方案:介入手术就相当于在狭窄部位放一个架子将本来狭窄的血管撑起来,让血液流过去供应远端的组织,因为是多支的病变,所以需要植入的支架数量比较多,造成费用也相对较高。保守治疗就是用药物等手段治疗,但效果欠佳。建议家属商量后再做决定。家属表示听明白了,回去一起讨论后再做决定。
【问题】
1. 在手术方案告知中,心脏手术是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王医生是如何让家属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的?
2. 在沟通过程中他注意到了哪些关键内容?
【解析】
在上面的案例中,患方不懂医学,因此需要加强其医学知识的教育,并将手术方案通俗易懂地告知患方。医患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双方掌握的医学和健康知识存在巨大差异,信息不对称,外科手术又是一种高难度、综合性较强的临床治疗手段,因此,医生要把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语言,让患方在理解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
手术方案告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医生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事先准备好模型、图片等工具,预估患方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思考如何将患者病情和手术方案通过清楚、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给患方。此外,手术替代方案和费用问题要告知患方,便于患方作出选择。
王医生通过通俗的语言,结合模型,清晰地向患者说明了疾病病理、手术如何进行、替代方案有哪些、根据诊疗规范应该选择哪种方案、费用大致多少。保护了患方对于手术方案的知情权,便于患者对治疗方案作出自主选择。